一、商品房与保障房比例关系的转折点
一直以来保障房“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状况,有望以法律形式硬性突破。这是房地产市场中“有形之手”发挥“公平性”强力干预作用的转折点。它的影响如下:
1.房地产市场由此分为两个市场:一个是公开的商品房市场(以售为主,以租为辅);一个是有门槛的保障房市场(以租为主,以售为辅)。
2.商品房用地更加紧张,地价仍会上涨。这个上涨会通过容积率,也就是单位土地楼面面积的提升来消化。同时由于高容积率,也使得高档商品房的定位自然趋向于普通商品房。
3.租务市场在两年后的扩容,使得房地产消费(租)和投资(售)的概念有望分开,并使得普通商品住宅价格回归价值,趋于稳定。
对此,本人对两会代表提出的任何加速保障房建设的提案,都双手赞成。关键是“保障房”要以“租”为主,不能变性为商品房,政府应用“租金”这个最基本的因素来平衡商品房市场的调控。
二、“刘易斯拐点”正在到来
目前城市化正处于关键时刻,2010年中国南方普遍存在的“民工荒”已经说明,我国的劳动力报酬普遍在提高,(尤其是建筑工人的薪酬)已到临界点了。
所谓“刘易斯拐点”是指: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逐步转移,最后再也没有富余劳动力了,这时整体薪酬必然上升。
两会的各项热门议案——贫富差距,农民待遇,取消户口,和谐社会等,告诉我们虽然就业问题仍然是重大问题,但同时基础劳务工广义的薪酬的提升已不可回避。
具体原因这里不详述,但对房地产而言,过去习惯的思维可能需要改变:
1.工程、材料和设备的垫资,作为某种“行规”式的融资方式,将不可持续。
2.建筑成本中,人工成本将会持续增加,因此大规模赶工、变更、维修,将带来不可预见的成本增加。
3.以项目发展的利润补贴物业管理费用的方式已不可持续,故从设计开始考虑物业管理将是负责任的态度。
4.全装修与毛坯房的比例将会发生很大变化,产业化成为必须重视的一个趋势。
三、能源价格上升带来的颜色转变
为什么“低碳”成了一号提案?因为在此之前“环保”也好,“绿色”也好,不过只是某种倡导口号,甚至只是房地产营销中的一个噱头。此次之所以能够形成转折,惟一的理由是能源价格的上升!
今年通胀率要控制在3%,这3个百分点主要来自于能源价格的调整,而可预见的是今年的调升肯定远不到位,但全社会开始形成共识了,就是节能环保将长久影响我们的生活了。
房地产业如果用“颜色”来形容,以前比较恰当的是“灰色”——拆迁、潜规则、工地、粗放经营、暗箱操作……,等等。但能源价格的上涨,必须要求由“灰”转“绿”。
老百姓越来越要求考察“房屋的使用成本”而不单纯是“房屋的购置成本”,广义的使用成本包括:
1.每天生活和工作的交通成本;
2.房屋的装修装饰成本;
3.房屋的“水、电、气、空调、家电”成本;
4.房屋的物业管理成本;
5.包括孩子、老人在内的社交成本;
6.房屋折旧成本。
颜色的转变,不只是新科技与新材料的运用,而是切实要求房屋和社区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营销的一系列转变:
1.房屋的朝向与结构——自然通风;
2.房屋的外样与围护——采光与保温;
3.房屋的装修与材料——垃圾与维护;
4.小区的园林与会所——物管成本与分摊;
5.房屋的建造过程——木材使用量
我们过往的一系列做法都需要反思:挖大湖,造小山,豪华会所,玻璃砖;现浇楼,毛坯房,别墅双拼,挖地库;曰美加,曰欧陆,风格形式,定高度;样板房,售楼书,展示煽情,无实务。
房地产市场本身就是今年两会的热点,价格升降的短期表现取决于政策和金融的松紧,但中长期趋势取决于中长期的因素和内在逻辑。与其说,本文是一个预测,还不如说是对未来的希寄。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