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伤痛与农民工代表的教育呼声


据央视报道,2008年中国共有2万名青少年非正常死亡,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究其原因,父母双方或者忙于外出谋生计,单方照顾忙不过来、隔代照顾有心无力、委托亲戚朋友照顾不尽人意等情况普遍存在,父母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义务未能有效落到实处,由此而致使农村留守儿童频频遭受意外伤害甚至死亡。不仅如此,相关调查还表明,六成留守儿童在长期缺乏与父母的沟通交流、教育疏导导致与父母亲子关系的疏离等情况下,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扭曲,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想起温家宝总理征求有关代表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之时,农民工李江山、查代炼提出建议,希望政府放宽农民工子女在大城市就读的条件,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全托制的寄宿学校。我认为,这两位农民工的呼声不仅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心里话,也是千千万万农民工的心声,同时他们的建议也是实在可行的。面对子女入学条件问题,这两位农民工用的是“放宽”这个词,并未有要求完全“放开”农民工子女在大城市就读的条件,可见他们在无奈中已经深切地把心声打了个折扣。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认真倾听和深思考虑留守儿童的困境。在城乡二元制、户籍制度问题未能有效解决的情况下,一方面,放宽农民工子女在大城市就读条件,降低农民工子女就读的求学成本,让留守儿童与父母在一起,可以部分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另一方面,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全托制的寄宿学校,有助于在当前的条件下较好地维护留守儿童的权益,更好地保障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在此情形下,寄宿学校还应该配备足够的心理辅导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进行疏导,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

      毛泽东曾说过:一百年太久,只争朝夕。教育是等不了的,耽误几年,耽误的就很可能是一个人、一个庞大群体的一生。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困境,认真倾听农民工的呼声,我们再次呼唤教育的公平,呼唤当前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的切实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