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袤翔:“两会”场外“冻美人”让俺心疼又心冷
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上,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勾画蓝图的同时直陈民情,“两会”代表和委员们慷慨陈词关注国是关注民生。这在春寒料峭的时日里,送出的是真实的暖意,温暖着神州大地,温暖得我等心头一阵阵地甚是滋润呢。
然而,就在我等细心品味着被温暖的滋润的时候,不经意间看到了一幕幕所谓的“靓丽风景”——
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服务于两会的礼仪小姐们在天安门广场上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天安门广场上,衣着单薄的电视台女主持人站在架梯上录节目差点被大风吹倒。安徽电视台主持人在大风中长发飞扬,无法上镜。
天安门广场,服务两会的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一名服务员的帽子被大风刮跑。
——看了网上铺天盖地的北京“两会”各色美女“风光”无限美丽“冻”人的新闻文图并茂着,一种别样滋味搅动着俺老茂心口最为脆弱的那根神经:给人民当家作主的重大集会,要让这么多的美女“冻”成“靓丽风景”,俺倍感心疼与心冷。于是,就情不自禁地发出冒昧之问:“两会”场内春风劲吹暖神州,场外“冻美”谁心疼?
这个问题起码有四个层次的必答者。一是这些纤纤弱女的亲人。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的心疼比率无疑是百分百。其二,是我辈有儿有女的善良百姓。看到这么多孩子受着严酷的风寒,换位思考,将她们当成自家的孩子去考量,心疼者起码也有十之八九吧。第三,是派她们到风中受冻的老板们。第四,应该是那些坐在大会堂主席台上下的当家作主的主人翁们了。
在大会堂外栉风沐雨美丽“冻人”的美女,有媒体记者,更有大会迎宾的礼仪姑娘。“美女”记者受媒体特派出镜,肩负着重大使命——大概是为了最大效能地赚取视觉神经?一是赚取被采访者的视觉神经;二是赚取受众的视觉神经。赚取被采访对象的视觉神经,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采访机会发掘更多的深度新闻冷门新闻独家新闻。前些年凤凰卫视的吴小莉,能够得到时任总理的最佳青睐,主动将最后一个或者最关键的提问权留给她,这让多少记者和媒体艳羡不已。于是,“媒人”们纷纷起而效之,每逢“两会”之类的重大新闻活动,美女出征或出镜几乎成了一种时尚的默契。这不,这次两会上就爆出了美女记者“绑架”教育部部长的“绝活儿”(见图)。
美女记者将教育部长袁贵仁从采访席上强行“绑架”,袁部长盛情难却地接受了采访。身为一名自身传媒人,俺对此“绝活儿”甚为钦敬。这样的“绝活儿”多了,无疑曾加了其所在媒体获取深度的冷门的独家的新闻的机率。有了这些深度的冷门的独家的新闻,更能满足广大受众的知情权,同时就能最大限度地赚取受众的视觉神经。赚取了受众的视觉神经,就有可能提高收视率(发行量、收听率、关注度),以期提升自身的身价,为强化报道效果乃至日后的广告关注与光顾度打造品牌。
媒体参加“两会”大打“美女”牌,就此分析应该是无可厚非。但是,那些不得不将美丽和魅力交付寒风冻成僵硬的微笑创造着“靓丽风景”的迎宾礼仪小姐们,冻得是否必要,就不得不让我们推己度人地扪心自问了。
首先,我想问的是,两会是人民当家作主或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大集会,尽“主”无“宾”,设置这么多的美女做礼仪“迎宾”,真是不拿自己当主人。本是主人,却总拿自己不当主人当外人,就有些说不过去了。既然都是主人在集会,没有什么可供迎接享受“礼仪”排场的“贵宾”,将这些没有必要的“靓丽风景”铺张得如此规范如此“雷打不动”,归根结底,不是一种排场一种奢华甚至奢侈又是什么呢?
但是,会场外面的这些排场与铺张,在俺的眼里就成了一种不和谐的信息。这说明,排场与铺张这些历来为封建帝王及其王侯将相豪绅列强们的奢华意识,正在或者已经被演绎成当今的时尚。在为人民当家作主的“两会”会场内外居然看到了这些奢华与奢侈之风,让人感觉不爽不爽真的不爽,忧郁忧郁真的忧郁啊!
真的担心这种奢华奢侈之风被上行下效,真的成为从上到下各级政风中的规范性时尚。到那时,面对如此的“美丽冻人”,肯定会有更多人跟着心疼,岂止心疼啊,更会心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