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民族责任感


    家庭教育与民族责任感

                       蔡笑晚/文

  网友问 : 在您的眼中,只有学习,只有成才,只有伟人,可是哪里还有孩子本身呢. 我觉得,您是中国典型的"望子成龙"父亲(虽然很成功). 不知道,作为您的孩子们,他们现在是否真的幸福?

  我  答 :非常感谢你向我提出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

       你可能没有看过我的书,也没有看过我的每篇博文,所以对我的家教理念不是很了解,甚至是误解。我在我的书和博文里一再强调家庭教育成功的五个要点,其中第二个要点是:家庭教育必须是快乐的教育,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里成长,我们家庭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如何把压力变为动力,把艰苦变为快乐。                                                                我们通过音乐、奖励、竞赛、旅游和文体活动,千方百计地去制造出快乐和轻松,把原本不轻松的事产生出轻松快乐的感觉和效果,并让孩子们在求知中尝到快乐。做一些趣味数学题(把末位数放到最前面比原来数大两倍等等)、背唐诗比赛。(举例:自制存折进行奖励、自制多功乒乓桌、骑自行车表演,举铁棍比赛、灯光舞场、旅游全国各地等等。)

  我在中央电视一台做嘉宾的时候,主持人朱志峰先生要我用一句话来总结教子心得,我回答说:家庭教育必须是爱的教育,是快乐的教育。

  另外,在你的问题中说我眼中,只有学习,只有成才,只有伟人。诚然在我的家教关键词中,第二个关键词就是:从小立志。教育孩子好好学习,以伟大人物为榜样,编织童年的梦。孩子有了梦,他就会去追这个梦,在追梦的过程中他会享受到快乐,我曾在给孩子的家书上多次提到鲁迅先生的名言:“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的不安的追求之中,”并且把肖伯纳的目标格言帖在墙上作为孩子们的座右铭:人生的真正意义是致力于一个自已认为是伟大的目标,有了目标才能有向目标奋进的能力,才有为实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才有向目标一步步靠近的喜悦。

  所以,学习、立志、成才、伟人并不会给孩子带来痛苦,恰恰相反,给孩子的童年带来快乐,给孩子的人生指出了方向,并为孩子的一生带来幸福。

  你说:我觉得,您是中国典型的"望子成龙"父亲,这句你说对了,不过我觉得望子成龙没有什么不好,一个称得上父母的人都必须肩负起培养孩子成人、成才的责任,一个民族的文明是一代代传承的,我还依稀记得少时侯唱的一首少先队队歌,其中有几句歌词一直铭记在心,而且也成了我毕生的信仰之一:

  我们新中国的儿童,新时代的先锋,团结起来要,继承我们的父兄,不怕困难,不怕担子重.

  所以,不仅父母必须肩负起培养孩子成人、成才的责任,作为孩子也有“继承我们的父兄”的责任.

  孩子还小没有能力去把握自己,更没有能力去选择自己的方向,“每个孩子都有非常值得炫跃的才能潜力可供开发,都有足够的智力因子构建人生未来的辉煌。成才者与未成才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把才能潜力较好地开发了,而后者却不幸地被埋没了而已。差不多所有的成才者都是靠发展个人的智力强项而取得成功的。没有父母的早期发现,有些孩子的智力强项可能被永远地埋没掉了,从而永远地失去了成才的机会”。所谓望子成龙就是使孩子的天赋得到最好的发展,将来能对人类、对社会作最大的贡献,同时也为孩子自己造就真正幸福的人生。如果以发挥孩子的天性为借口,放弃了发现孩子的智力强项的责任、推掉了引导孩子、设计孩子的责任,这样父母是不称职的父母,这样的专家是在误导天下的父母,等到孩子长大自己有能力选择的时候,一切都已成定局,孩子的智力强项可能被永远地埋没掉了,从而永远地失去了成才的机会”

  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 一个不望子成龙的家族是要衰败的,一个不重视教育的民族不可能富强。让孩子从小立志,做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 ,应该是家庭教育的基本核心。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国际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尖端人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需要一大批这样的优秀人才来担纲。任何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端的专家,都应该意识到这一点,立志不仅是家庭教育的基本核心,而且也应该是学校里素质教育的基本核心,让孩子做一个有志向、有理想的人,将来对社会对国家做出贡献。如果以发挥孩子天性为借口,而错过了孩子立志教育的最佳期,那将是中华民族的罪人。现在科学家排名已经是倒数第三,有民族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和社会贤达已经为此事堪忧。如果一些自称专家的人再继续误导孩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谁来担纲,要知道: 人生来不是为了像走兽一样活着,不是到这个世界上来玩一趟,而要做出一番或大或小的事业。

   至于你所说的:“不知道,作为您的孩子们,他们现在是否真的幸福?”

  我在前段时间曾发表六篇博文里专门讨论了关于人生的快乐和幸福,己经回答这了这个问题,这里我想请你看一看我女儿写的文章里的一段话:

      “我童年时代的家境可以说是非常的贫寒。但那时候的我竟从未曾知道,因为这一切都隐藏在父亲的厚爱和笑容背后。因为家人的无限宠爱,我的童年时代在我的心里刻下了时间齿轮无法碾没的快乐印迹。我永远不会忘记骑在父亲肩膀上“驾马头”去公园的快乐情景,也不会忘记四岁那年父母抱着我去城关六小上学的日子。我还清晰地记得四岁那年因为父母出诊而独自一人跑到东门码头,去莘塍老家找到他们时的兴奋和喜悦。 我也依然记得儿时除夕夜和父母家人一起守岁迎新的温馨……就这样在点点滴滴的欢声笑语中,伴随着对父母的依恋和亲密记忆,我度过了童年时代的快乐时光。而这些美好的记忆让我在异国他乡夜深人静的时候更加想念我的父母家人。

      父亲很会讲故事,一有机会就给我们讲中国的历史,希腊的神话,让我们从小就盼望周游世界,从小就追求美好的理想。在我们会说话的时候,父母就开始教我们算术,让我们轮着背九九乘法表。父亲虽然很节俭但却给我们买了很多的书,让我们明白书中自有黄金屋。那个时候的我们没有游戏机的陪伴,没有那么多的玩具,父母也不让我们看许多电视。但我们的童年却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我至今依然感激父母的给了我们那样充实而快乐的童年,而让我尤为感激的是他们无怨无悔的陪伴和付出。”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