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发来了他关于“管理学在中国”的一篇大作,拜读时按照他的思路提出了一些想法,有的可能以前也提过,兹罗列如下:
1. 无论是谁为“体”谁为“用”,关键的问题是要将“体”与“用”的界定清楚,而且要弄清楚两者的关系是什么。我的想法是,有怎样的“体”,就有怎样的“用”,“体”与“用”是一体的,不可分割。我们现实中的诸多毛病,恰恰是“体”与“用”的错位导致的。
2. “中体西用”只是相对于复古派和全盘西化派等,更容易为我们接受而已。李鸿章在甲午战败后曾认为,日本能够取胜,说明中国的洋务运动有问题,即学习西方不如日本彻底。其实,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也如100年前一样!
3. 很多复古派认为中国人有思想,有精神,西方人没有思想,只有“工具”。殊不知,西方的所谓“工具价值”恰恰是在其理性思想下发育出来的。
4. 管理既然文化密切相关,它就一定不全部是“普适”的。但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有效率的高低,这可能是考察管理问题最直接的衡量标准了。也就是说,你尽管可以说你有自己的特色,但是你做管理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你的“不普世”的管理效率总是低于别人,你的特色又有什么意义?
5. 西方的管理学是实践和总结出来的,“东方管理学”是想象和推演出来的!你说东方管理好?为什么我们一直无法摆脱专制与落后?
6. 所谓“传统”不是在古人的经典里面,而是在我们现实人的思想与行动逻辑里面。所以,考察传统的继承情况,不是去看我们有没有读古人的书和按照他们的思想行事,而是看看现代人中存在的“传统”是怎样的。如果撇开现实而专门去刻板地“对照”古人的训导,显得迂腐而荒唐,不是继承传统的方法。
7. “传统”包含了人类所有的历史经历。比如中国人,我们目前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中,包含了各个时期的各种传统,最后留下来的就是人自然或者被迫选择的结果,不是只有所谓经典就是传统。
8.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不是“以人文本”的,而是“以民为本”的。由中国的尊尊亲亲的“家”文化,永远无法生出“以人为本”!
9. 说“中国式管理”的最大价值在于对人的尊重,是一种“痴人说梦”。我们什么时候看到过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对人尊重了?!在人与人之间存在利益关系时,口头上的温情是没有用的,只用利用客观的平等的法律,充分界定人们之间的关系,反而能够达成“尊重人”。
10. 有人说以中国传统为“体”,适当吸收一些西方管理偏重于效率之“用”,就能“一统管理学之天下”了。其实,现在我们就是这样“用”的,无论是在政府还是企业。此时,你看见他们一统江湖了吗?没有,是“一桶浆糊”!
11. 不是只有现代人发现了我们祖上有这些好东西,而且还没有使用。其实,历朝历代的人都在强化和强调着这些东东。之所以让我们觉得这些东西没有使用,其实是大家在现实中的一种理性选择:你光说,你不这样做,所以我不信!你说了,让我们做君子,而你自己选择做小人,那我凭什么做君子,我也做小人!这就是我们悲剧性的、错误的行动逻辑。
12. 传统一定不是古人的典籍,而是存在于现实中人们思想和行动过程中的,传统的是动的、活的、变化的,而不是僵硬的古尸!
13. 一些热爱中国古典管理思想的人,如果说他在阐释,说我们曾经有过怎样的管理思想,尚能使人容忍。但是,如果他非要说我们的管理如何如何好,就是弱智了!
14. 我不反对中国古人的好东西,也不反对拿来使用和教育大家。但是,这些东西是需要与现在的、科学的、理性的企业制度建设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好的制度,空谈传统思想是没有用的。
“管理学在中国”讨论的余音
评论
编辑推荐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