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人代会博客(4)
建议“沙漠光谷计划”写入“十二五”规划
领衔人:黄鸣
【案由】
如果地球陆地面积1/4的沙漠统统戴上太阳镜,富国和穷国还会不会在透风漏水的气候破船上,为谁多舀一瓢水吵上好几年?如果在中国西部广袤的沙漠戈壁上,划出几万平方公里集中建设太阳能并网发电站,还会不会出现多晶硅产能过剩,全国四百多个城市哄抢“低碳”名片的“发烧”情形?
听上去天方夜谭般的沙漠太阳能电站,法国人70年前就提出来了,美国加州的莫哈韦沙漠电站已运行超过20年。欧洲人更是大手笔,圈出撒哈拉沙漠千分之一的面积。
相比于那些更认真的消遣,比如让西部沙漠变成中国人的集体公墓和垃圾填埋场,利用不毛之地建设太阳能光谷不仅更靠谱,而且已经相当迫切。
【理据】
中国还没有任何一座功率超过10兆瓦的光伏电站,中国也还没有一座太阳能光热发电场。可是中国有多达13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及戈壁荒滩,这些荒蛮之地恰巧也是太阳能光、热资源的富集之地。如果沙漠太阳能电站按每年运行2800小时来计算,1.5%荒漠面积可以满足2020年全国的电力需求。
只有敢想,才能敢为,沙漠光谷的构想,一样需要勇气和谋略。所幸中国的光伏发电技术,已经开始起跑,中国的光伏发电的产量,已占了世界份额的40%,完全有可能支持中国的市场需求。
已经有征兆显示这有实践之可能。拥有优越太阳能和荒漠资源的甘肃敦煌,是我国首个招标建设大规模光伏电站的项目所在地,有望成为第一座中国“光谷”。国家能源局在启动继敦煌之后的新一轮光伏电价招标时,也特别提到电站要尽量选址在沙漠、荒漠等空闲土地类型上。现在,全国各地都在争当“太阳城”,除了技术和钱的问题,场地受限、太阳能的资源有限也是许多地方的心头之苦。而那些拥有大沙漠和大太阳的地方,反倒有了出卖荒凉的条件。
当然,这沙漠电站还能当子孙后代的“能源储备库”:既然沙漠铺上了太阳能板,地下的石油就无法大规模开挖,这算是强制性留给子孙的硬通货,即便有一天太阳能电站不幸废弃,地下的石油也够子孙过活,岂不一举两得。
【建议】
1、建议将“沙漠光谷计划”写入“十二五”规划,从国家层面确定其在新能源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2、鉴于沙漠太阳能电站投入巨大,非企业一力所能担当,建议政府出台相应的税收优惠和政策补贴,关键是迅速出台上网电价补贴。
3、为了保证沙漠光谷中市场元素的多元发展,建议对国企、民企平等看待,一视同仁,避免出现传统能源领域的垄断之弊。
4、建议电力部门尽快做好电网接纳新能源电力的筹备工作,克服远距离输电难题。
附议人:
何祚庥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政军 《亮剑》赵刚的扮演者,演员
曾少军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42066
感谢<<南方周末>>记者冯洁在3月3日晚的采访,希望这些不仅是绿色能源畅想的建议,更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