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我应三峡财富论坛组委会之邀,到湖北宜昌做报告。刚到站,接站的张小姐的电话就打过来,真是一分也不早、半分也不迟。他们工作的干练马上就给了我很好的印象。一路上,她还不住地指点车窗外的建筑、景点介绍给我们,用个成语就叫如数家珍了。这使我想起在邢台时的一件事情:一次也是从车站接外地客户,在我们最繁华的中兴大街上,人家问:“你们邢台不够繁华啊?”我只好“骗”他:“咱们还没到繁华的地方!”哎,大概他会纳闷怎么老到不了繁华的地方啊!
和我同行的晚报记者,也有一件让他赞叹的事情。他去一个复印门市复印点儿东西,结果零钱不够。门市的小姐说:“有多少算多少啦,下次再说噻!”我的朋友说:“我是外地的,再麻烦你的机会不多的。你还是找零吧。”那小姐大概没想到他是外地的,愣了一下,说:“你不是宜昌的,那就更应该这样算了吧。”那语气就好象她就是代表着宜昌似的。
我们在巴东买回程的船票,正在关着的售票口前转悠,不知如何是好,旁边一个看摊位的老大爷主动地说:“上船直接买。”口气轻易自然得根本就不存心让你去感激。和这位老者一样,在宜昌、在巴东,乘出租车、在饭店吃饭,完全没有在一般旅游城市的那种戒备心理,就好象在自己家门口一样,连我们也被感染得特别讲淳朴、讲客套了。即便这样,陪同我们的三峡商报的记者感慨地说,现在风气大不如以前了,市里正在筹划出台一个全民素质教育的工程。我们听了很感惊讶!
我认为,宜昌人的热情来自他们对自己城市形象的自觉维护,来自他们对自己城市的自豪感。我们外地人看来的热情和自豪,其实正是他们自信心的外现。单从他们丰富的社会活动也可以让人感觉到这个城市的活力和朝气,象三峡财富论坛这样的经济类活动,还有各种文化艺术方面的活动,在报纸广告和街头海报几乎随时可见。并且市民参与的热情也很很高,我们参加的论坛报告会,就有200多人,而那是比我们邢台仅多出20万人口的城市!莫非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感觉上我们邢台就显得沉静得多了。我们也常常说转变观念,以超常规思路,求超常规的发展,但我想,无须太多,如果我们有影响的机关、部门做出一两件转变观念的实际事情,其影响力和号召力就将远胜于声势浩大的动员会。
发展才能自信,而不自信有怎能发展呢?这好象成了一个悖论。然而,并非只有某方面的发展才能给人自信。自信,并不完全取决于城市的实力,说到底来自一个有活力的城市,一个有活力的城市说到底来自有开放意识的主导观念,尤其老百姓能实在感觉到的具有开放意味的实事儿。当前的邢台尤其这样。比如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能拿出一个有力度的试点来;比如在某个领域能够整合出一个代表形象来;在某个行业推出一个有影响的人物来……这些都将成为邢台人的自豪,成为向外地客人炫耀的谈资,成为外地人代替“地震”的对邢台的印象。而这,真的就是很难很难的事情吗?
马千里(maqli),著名管理专家、学者。深圳马千里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咨询师,主攻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对接及管理咨询、营销策划服务。擅长以"中国道理"解决中国企业问题,在《商界》、《销售与市场》、《商业评论》、《财经界》、《管理学家》、《中国经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著名报刊发表相关文章300多篇,为《华夏酒报》等报刊专栏作家。出版《论语的管理智慧》、《论语企业家读本》等管理学著作及《论语新裁》、《当论语遭遇于丹》等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