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高炉情意浓


 

春满高炉情意浓

———刘一民在水城县纸厂乡高炉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侧记

文/杨秀勇

 

春节临近,全市城乡年味十足,处处呈现一片热闹、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贫困群众的生活安排得怎么样?年货备得如何?牵挂着市委书记刘一民的心。

2月8日上午10时,水城县纸厂乡高炉村阳光明媚,春意融融。刚刚参加完市“两会”,刘一民就在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周斯弼及水城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的陪同下,轻车简从赶到这里,看望慰问贫困户、二女户、独女户及老党员,并与群众面对面话发展。

2006年底,刘一民到六盘水工作,高炉村成了自己的联系点。当时村民生活十分困难,多数村民家里养不起牛羊。通过调研,刘一民详细了解高炉村贫困的原因和落后的症结,协调资金帮助高炉村实施种草养畜项目。几年下来,高炉村村民逐步走上致富道路,如今家家户户养上了牛羊,盖起了楼房,实现了农户户均每年都能宰杀1头牛的目标。

一进村子,刘一民就看见一辆崭新的摩托车停在一户人家院子里,村支书张良开告诉刘书记:“去年高炉村人均收入达3000元,村里不少人买了汽车、摩托车,仅去年村里就新增了50多辆摩托车。”

困难群众马韦群,因常年生病导致家庭贫困。刘一民来到她家,关切地询问她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并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刘一民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办法帮助困难户,切实解决困难户的生产生活问题,让困难户过上一个幸福祥和的春节。

走进二女结扎户锁小贵家,看到院内堆放着的农家肥,刘一民对锁小贵早准备、早谋划春耕生产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他要克服困难,发展好生产,改善生活。

走到二女户锁国国家新建的二层平房前,听说刘书记来了,锁国国全家人都迎了出来,“生活有什么困难吗?”刘一民亲切地询问。“乡里、村里照顾得很好,没啥困难。”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如阵阵暖流温暖着锁国国一家人的心。锁国国握着刘一民的手,激动地连连说:“谢谢领导!谢谢党和政府!”

走进独女户张建朝家,刘一民看到张建朝家挂在墙上熏好的牛干巴,生活过得还不错,刘一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经过村民张良银家时,张良银热情地邀请刘一民进家坐坐,看到张良银家里有彩电、冰箱、电磁炉等家用电器,刘一民高兴地说:“生活不错嘛,今年杀牛没?做了多少牛干巴?”张良银说,现在生活是好了,但是电器多了电压低,有时连电磁炉也用不成。刘一民当即要求水城县的负责同志帮他们解决这一问题。

“高炉村过上好日子,党的政策帮了忙。”“刘书记,拎点洋芋给你尝尝。”在老党员张建刚家,刘一民刚坐下,村民马群英便拎着两塑料袋洋芋送了过来。刘一民亲切地与他们交谈起来,询问生活的变化。听说马群英的二儿子当兵回来后没事可做,刘一民便给她出主意:“让孩子去上职业学校,学点技术,有了技术很多企业争着要。”听了张建刚说由于村里水管漏水厉害,吃水成了难题,刘一民问他:“如果让你拿出300元钱来修水管你愿意不?”“就是不抽烟、不喝酒我也要省下这个钱来修水管。”张建刚说。刘一民便向旁边的村支书说,国家拿一点村民自筹一点,这个事就能解决。

亲切的问候,深情的话语,使党和政府的温暖如汩汩清泉滋润着村民的心田。刘一民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突出重点,始终把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工作重点,真正把谋划发展、促进群众增收放在首位,把群众的事办好、办实;要依托地处城郊的特点,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主抓收入来得快的项目,因地制宜地选择养牛、养羊及蔬菜种植等种植、养殖业发展项目,想方设法把马铃薯产业做大,真正把产品变成商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村支两委的建设,努力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推进村务公开。

当天,刘一民还看望了梅花山执勤点的交通民警。

(作者系六盘水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