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经济
今天很多中国人都相信“西方阴谋论”一说,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正在推行这一个精心策划的阴谋,目的是在经济上把中国整垮。在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就有了新版的阴谋论,而当实际证明这一危机对西方经济的冲击远大于对中国时,又有了修正版的阴谋论。
这些都不奇怪,有情节的小说一定比严肃的研究报告拥有更多的读者,阴谋论也比逻辑和理性分析更吸引眼球,所以至今仍有人会相信“911”事件是由美国政府一手编导的,艾滋病病毒是中央情报局制造出来消灭同性恋和非裔美国人的,美国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根本就个骗局。
但是,西方阴谋论在中国这么有市场,不仅流传于平民们茶余饭的闲谈,且也成为媒体的炒作话题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假设,就使我有些担心了。
以阴谋论反阴谋论
我尽管不相信这种耸人听闻的阴谋论,却也无法证明它的不存在,如同没有人能够证明它的存在一样。但我可从逆反思维的方式来否定它的存在。
以我所见,西方人更应该觉得中国在从事着一个跨世纪的大阴谋,那是以低劳动力成本和以低利润率为竞争手段,以从整体上摧毁西方自工业革命时起逐步发展起、关系到民生国计的制造工业体系。不是吗,美国的制造业,已经一个一个地沦陷了。你要知道,仅2000年至今,美国的制造业就已经失去了四百多万的就业,占整个制造业就业队伍的27%
固然,沃玛特当年也是以低价格和低利润,在竞争中崛起,成为世界零售巨头。但是,零售业与制造业性质不同。零售业的技术含量和入场障碍都不是很高,即使沃玛特打垮了所有对手,也不等于是一劳永逸,因为新入场者的威胁永远存在。而制造业就不一样了,它的竞争性是建立在经验累积、学习曲线、规模效益,及分工细致和有专业技能的员工队伍上。那么,当美国某一制造公司因中国产品的竞争而关闭,它也就放弃了生产线和技术团队,也永久性地丧失了几十年,甚至上一百多所积累的专业技能。重新再来过是很难的,也就是说美国已永远地丧失了这一产业。我们就说美国的登月计划吧。美国现在又准备重返月球了,但却面对着技术和资金的重大困难,即使能按现计划在2020年上月球,也是在中国之后了。可我们都记得,美国阿波罗号的首次登月,即那“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的伟大行动,发生在1969年7月20日。为什么四十年后去完成这样的计划,还会更困难?因为美国在那次登月后就停止了这一研究,丧失了所有的技术,今天等于是重头开始。
当然,我提出这个“中国阴谋论”,是假设美国人以中国人的思维去思考,但多数美国人不会这么想,就因为他们是美国人,当然多数中国人也不会相信,也因为是中国人。
金融危机对世界影响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根本性地改变了西方人的观念。在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根深蒂固,自由国际金融理论一直居主导地位。尽管由于金融管制体制的弱化,金融危机一次次地发生,上世纪末就有美国的储贷危机(Saving and Loan Crisis),在墨西哥、俄国、东南亚等的金融危机,可在这些教训后,可大家仍然无视事实,情愿去相信以严谨为卖点的理论。凯恩斯就曾说过一句名言:“经济学家和政治家的理论,无论正确与否,其影响力之大远超乎于我们的想象。”
是在这次金融大风暴后,人们才真正意识到,在信息技术和全球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不受监管的国际金融流动所能带来的会是灾难性后果。说起来,中国是非常地侥幸,因为自由金融观点在中国也大有市场,只不过大家认为那是将来的目标,中国现阶段的金融体系尚不完善,所以不能操之过急。由此,我们躲过了1997东南亚金融危机,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也没有受到重大冲击,并从其它国家的惨痛教训中吸取深刻教训。
我们可以预见到的是,这次危机会冲击到贸易,也将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更加抬头,这种趋势已经表现出来(见图-1)。

在金融危机中的中国
那在此时刻,中国又应是如何面对这次机会的挑战?
中国经济近二十年高速成长,在2001年加入WTO后更是势头凶猛。中国的成功是建立在贸易之上,是以出口促进生产、就业,带动国内需求。台湾、香港、南韩、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曾走过这样的发展道路,即依托国外市场需求,以出口培育起国内工业体系,完成从幼儿到成长壮大的过程。
然而,这一经济模式的运行有个前提,那就是得有个愿意接受持续性贸易逆差的国家,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美国属于此类。这要归咎于几个原因:
(1)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
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霸主,为推动自由贸易和国际投资,建立起了国际经济新秩序,其基础是国际货币基金(IMF)、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AT,为WTO的前身)等国际组织,以及系统的自由经济理论——这种理论符合当时的美国经济利益,今天却使美国经济为其所累,但任何理论产生后就会自我延续,因为有相关利益集团的推动;
(2) 美元成为国际货币
在二战后建立起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是等同于黄金的国际货币,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印的钱成为了国际支付手段,只要它“敢”印钱,世界人民就愿收,以其一手拿钱、一手交货地去做买卖,从而美国在短期内就不需要考虑收支不平衡的经济后果;
(3) 美国经济的寄生性
这样国际经济体系等于是给予了美国人打白条的权利,这看起来似乎是享有人类最高境界的特权,但这种制度下美国经济就形成了寄生性,其长期结果是不堪设想的——美国变得越来越依赖依赖于进口,而今天的美国就需要中国的产品。
前面也提到,中国的发展策略需要有美国这样的国家。举一简单例子,从1999年到2008年这十年期间,以2008年美元计算,中国对美出口贸易的累积总额为2.2万亿美元,而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累积总额为1.8万亿美元。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与中国经济作一比较就知道了:中国2008年的GDP总值为4.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是2.4万亿美元。显而易见,中国对美出口在规模上是巨大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事实上世界上尚未有其它主要国家在出口上能有中国这样的登峰造极(见图-2)。当年,新加坡、香港、台湾等也是以出口推动现代化,但它们对世界秩序尚不会产生很大影响,而中国是个举足轻重的大国,此政策的推行就冲击到世界现有经济的平衡。
假如中美关系出现重大动荡,最终冲击到贸易,那美国人的日子会不好过,因为他们已习惯于享用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但对中国经济来说,那会是灾难性的结果了,所有那些发生在迪拜、冰岛、俄国的不幸也会降临在中国人的头上。由此来看,中国之所以大手笔地购买美国债券,也是有道理的。国内那些愤青太不了解情况,真是无知才能无畏。——当然,今天中美全面对抗的可能很小,但了解到中美的相互依赖性,也就明白所谓的西方阴谋论,其实是很肤浅的。
中国人固然可以振振有词:这是在你制定的游戏规则运作下的结果呀,中美巨大贸易的顺差不就是因为你限制对种种技术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吗?但我们也应该明白,每个人都是从私利出发,每个国家都是以自己国家益指导与世界的交往,没有一个国家会允许另一国家长期性地保持这样的贸易不平衡。
今天的美国因为内外交困,对中国也确实是咄咄逼人。而今天的中国,在面对外部压力,表现得更为强硬了,说明中国人民更有自信了。但是,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要知道中国今天固然是一个经济大国,却还不是强国。还是要遵循邓小平的教导,要养光韬晦,不要强出头。在贸易谈判中,有理也要有节,且要化解、以柔克刚。没有办法,以李敖的说法,睾丸捏在人家手里呀。
中国经济的出路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危机都会带来巨大破坏性、摧毁现有的社会秩序,然也是重新洗牌,带来新的机会和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了美国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与苏联及东欧集团瓜分世界;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在世界上重新站起,也帮助了日本经济二战后的重建;美国股市因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而井然有序,也也产生了公共会计行业;网络泡沫在2000年至2002年期间摧毁了5万亿美元的股价和大量的高科技公司,也为Amazon.com,Ebay和Google等公司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那么,这次危机对中国会有那些影响?这种讨论很多了,就说些大家所忽视的吧。前面提到美国经济的寄生性,它的潜在危机起于现行制度给予了它打白条的权利。同样地,中国经济也有潜在危机,她以出口贸易拉动经济,容易导致对外关系的紧张。所以,从长治久安考虑,中国必须逐步地改变这种经济结构。
这一次全球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各地开始抬头,这从长远看,对中国来说未必是坏事。这如同强制性的戒烟或戒毒,迫使中国人去改变外向型的经济结构,积极地创造国内需求。只要中国生产减少了对国外市场的依赖,也就有助于中国的国际和谐。
我认为,这一调整现在来做比将来容易,因为中国尚处于经济活力强的时期,如中国的四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大多用于大型建设项目。而今天的美国经济刺激是要靠大量举债,而很多方案也是挖肉补仓,真正用于基础建设就很少。
中国的发展策略
那么,什么是中国经济的出路,像东莞这样的城市又应怎么去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首先,要寻求扩大和培养国内市场的需求,我朋友的一家公司,Wang Lighting,生产高级灯具,工厂就在东莞,过去产品一直销往美国和欧洲市场,现却是在全力地开发国内的高端市场。其次,是寻求更多元化的出口渠道和市场,设法开发中东、南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再就是生产转型和产品差异化,以增加技术含量以作为所在行业的入场障碍,减少市场竞争的威胁。
最后,就用毛泽东的一句话来做总结: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