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艇产业目前有游艇生产销售企业近400多家,国内游艇产业的年产值大约30多亿,其中08年出口额2亿美元,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稍有下滑,但也有1.7亿美元左右。
从国外成熟的经验来看,只要政府能顺势引导,在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后,游艇产业会成为继家电、房地产、汽车后的另一消费热点,潜力不可限量。尤其在金融危机后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内需已经成为全民共识。但由于中国的幅员辽阔,国人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差距甚大,于是发展多层次的内需,满足不同消费水平的市场需求成为有效促动内需的最优选择。游艇产业将帮助富人花掉部分平时无法花掉或囤积在股市、地产等领域的钱,不但可带动游艇制造、销售、码头、俱乐部、维护服务、赛事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而且也倡导了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中国目前的客观情况来看,发展游艇产业、促动该高端内需,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由于游艇产业是一个以“玩”为核心的休闲、娱乐产业,国内相关方(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思想观念尚未转变,与游艇相关的各项管理规定滞后成为中国游艇产业面前的“绊脚石”。如,游艇检验登记难。一艘证件完全合法的游艇必须向中国船级社和海事局办理所有权证、船舶检验合格证、国籍证等,这些证件齐全了才能购买保险,才能取得航行权。但一般游艇生产厂家出于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方面的考虑,不会向购买者提供游艇设计图。依国内目前的相关规定,提供不了设计图,就不能办理这些证件。所以,目前停泊在海南的进口游艇,大多都是证件不全或“非法”的,有关部门严格执法的话,这些游艇一动就可能被查扣。游艇驾照不能跨省使用。但不同省份之间的驾照互不承认,不能跨省使用。也就是说,在广东考取的游艇驾照在海南是开不了船的,海南驾照在广东也不能开船。码头建设缺乏规范性标准。由于游艇是新兴产业,相应的游艇码头建设也缺乏规范性标准,导致政府主管部门验收“无章可循”。例如,建设时有没有考虑防风条件,如果安全系数达不到,万一发生撞击、沉没事件将很难处置。
如果政府在游艇产业的法规管理,如游艇的检验登记与安全管理、游艇驾驶员的培训考核、游艇码头等配套设施的经营管理、游艇活动区域和航道规划等方面不能尽快加以完善,则会严重制约该产业的发展,且可能会留下一连串的后遗症。如果政府能搭建好产业发展的平台和规范,则市场自身会走向健康发展。
游艇行业,尤其是豪华游艇目前还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如果说有过剩那就是小型船舶制造能力的过剩;至于说由于巨大的潜力而引起各路资本跟风进入而最终导致产能过剩,我认为这是市场行为,只要政府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市场会自身调节,政府不宜过早干涉。
可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作为发展游艇产业先锋,否则,海南就无法成为真正的国际旅游岛;而刚开始起步的中国游艇产业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催化下,会极大的推动该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