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种《书缘》



还有一种《书缘》

龚明德

在《书人》上,阿滢先后写了《〈书缘〉三种》与《和弘征先生的一段书缘》,不止一次说这类作者相异书名相同的现象是“很有趣”的。其实,至少还有一种《书缘》没有被阿滢述及,就是欧阳文彬的个人同名小集子。

欧阳文彬的《书缘》,是一九九一年十一月由学林出版社公开印行的,不过印数只有一千二百册,所以很难在市面上见到。我的这一本,还是欧阳文彬送给我在出版界打工时段的老同事木斧老师的,签名页上受赠人没有写“木斧”,而是写了“杨甫”。这儿的“杨甫”应该是“杨莆”,欧阳文彬估计不太熟悉木斧,否则不会写错本名。赠书时间为一九九二年二月二十三日,已是十八年前的事了!

这本欧阳文彬的签名本,我是在地摊买到的,价钱也很便宜。诗人木斧在四川文艺出版社当编辑多年,曾担任过主管理论编室的副总编,他本人写诗,也写理论随笔和散文。由学林出版社出版的这本只有一百九十九页的《书缘》,其内容却十分丰富,分为“回忆与怀念”和“编书与评书”两个部分。

编入第一辑“回忆与怀念”中的十五篇文章,是欧阳文彬在生活书店和新知书店工作期间对书林旧事的回忆,其中包括了分量很重的对她接触过的几位前辈如夏丏尊、叶圣陶、傅彬然、宋云彬、张天翼等人的感人事迹的记忆。编入第二辑“编书与评书”中的十四篇文章,作者说最初仅仅是为了向读者推销好书,并没有料到在其后漫长的编辑生活中会一直在“书评”这块园地里勤奋耕耘下去,而且在不断作书评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地体会到了作为“第一读者”的幸福。

欧阳文彬生于一九二〇年春,她这个年龄是与中国现代第二代文学大师们同期生活的时段,所以她的回忆弥足珍贵。出版《书缘》的一九九一年,欧阳文彬调离原工作单位上海市出版局理论研究室到学林出版社工作已有十年了,说不定已经退休了,但还是在自己工作的出版社公开印行了这本印量很少的书。

签名送赠给木斧《书缘》时的欧阳文彬,已经七十二岁。但是仔细观察所写下的字,手还不见发抖的症状,说明她的晚年还是颇健康的。

去年夏天,上海友人韦泱兄送了我一份大礼,由七位尚健在的八十岁左右的著名上海女作家同时签名钤印的《七人集——“30前”上海女作家絮语》,是上海文艺出版社二〇〇九年五月出版的巨卷十六开本厚达近四百页的一部合集。所谓“30前”,就是生于一九三〇年前的人。这和南开大学教授来新夏一本《八〇后》的书名是同一个意思,来先生的“八〇后”就是他八十岁后写的文章的结集。

这部《七人集——“30前”上海女作家絮语》其中有五十六页的篇幅为欧阳文彬专辑,全是新作。我对照了欧阳文彬的签名手迹,与十七年前的走笔大体一致,仅仅把原习惯了的繁体字阳写成了简体字。我是去年夏天收到韦泱兄赐书的,可见直至去年夏天欧阳文彬尚健在,——已是九十高龄的前辈了!

不同作者出版的书取了同一个名字,古今中外皆有;石家庄《藏书报》就曾有一个小专栏谈同名书、同名刊物。阿滢因为自己印过一本名为《书缘》的书,他关注到其他作者出版的也叫《书缘》的书,我这儿凑凑趣味,提供一种,供阿滢一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