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新政需制度化长期化
傅勇/文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近要求,对贷款购买二套房的家庭,首付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而对于购买套型面积超过90平方米的首套房家庭,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30%。
这只是房地产调控的最新动作之一。面对高位续涨的房价,政策面终于形成合力。都说地方政府是房价上涨的受益者和推动者之一,但也绝不希望出现如此疯涨。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的房市调控措施,覆盖了供给-需求-持有-交易的各个环节。
在供给方面,国家要求加大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各地也探索了多种形式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供给办法,将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比重增加到新增供应的70%,重新严格执行90/70政策,打击开放商的屯地和捂盘惜售。在需求方面,施行差异化购房信贷政策,提高多套房的首付成数以及房贷利率,甚至大多数银行还降低了首套房的信贷杠杆。在交易环节,交易税费在2009年已经提高,而现在各地正争相研究房产税或保有环节税,以增加炒房或持有多套住房的成本。
上述政策的目的是要改善商品房市场的供给结构,同时抑制投机性需求。国家和地方的这一揽子措施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这些政策当然会起到一定效果。但以笔者所见,在宏观政策面总体上依然相对宽松的背景下,房价难以出现明显调整,出现明显调整也不是政策初衷,因为当前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并未完全消除,政策面还有所顾虑。此外,政策的效果还要看其执行情况,诸如房产税一类的政策严格执行还需要大量工作。
这轮房价上涨有一个特殊的背景,就是一方面除出口之外的国民经济基本没受到金融危机冲击,而另一方面却实行了比很多危机国家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在中国这个发展阶段,房价出现温和上涨是符合基本面的,但从去年3月算起,这一轮房价足足涨了一年之久,这一点出人意料,也非政策所愿。周四最新出炉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7%,涨幅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6594亿元,增长35.1%,比上年同期加快31个百分点。
当前的这些调控政策并没有改变整个相对宽松的政策格局,而只是希望通过针对性的调控为房地产降温。众所周知,房地产业对利率十分敏感,当利率较低时,房价面临较大上涨压力。现在已经出现了负利率,这进一步刺激了购房需求,负利率对把钱存到银行的实际上是一种惩罚。为了保住自己手里和未来的现金价值,买房成了一个共识。
这意味着,在整个宏观政策转向之前,这些政策的效果还有待观察。如果政策面总体上还是宽松的,即便直接流入房地产的资金受到限制,其他领域的流动性还是会绕道支撑房市。单方面调控房地产市场至少很难在短期内带来房价的向下调整。经济形势没有出现确定性复苏,整个的宏观政策还是会有所顾虑,房地产市场和政策调控也就会像跳交谊舞,你进我退,你退我进。
房价要进入一个相对理性的通道,需要出台简明而能够长期执行的政策,以让购房者形成一个稳定的预期。最近出炉的这些政策有不少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实验性质,这显示出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房地产政策框架,很多措施是临时性的,执行的标准也因时而已。90/70政策并不是一项新政策,但很多时侯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这人为增加了开发商和购房者的投机冲动。
房地产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是一个全球现象,许多国家在长期实践中已经积累起了大量可供借鉴的政策措施,国内的治理经验也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现在是这些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制度化长期化的时侯了,只有如此才能建立调控政策的长效机制。
从这个角度说,要减少房价波动,减少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因素,首先应该减少政策面的不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