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率领庞大代表团乘坐专机前往俄罗斯参加“卡廷森林事件”70周年纪念活动,飞临斯摩棱斯克机场时不幸失事,机毁人亡,无一幸免,成为历史上国家领导人出访损失最为惨重的空难事件。空难发生后,波兰和世界各大媒体都对事件的起因进行了猜测和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其中,主流媒体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在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7日到达俄罗斯后,受到俄罗斯的热情接待,总理普京代表俄罗斯官方对“卡廷惨案”遇难的2.2万名波兰官兵表示深深的哀悼,并向波兰政府和人民做了深刻的反省和“一膝跪下”的道歉礼,表达了俄罗斯了结俄波之间最大历史恩怨和芥蒂的诚意,也表达了缓解两国持续20年紧张关系的强烈愿望。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波兰总统的莱赫•卡钦斯基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与逐渐恢复元气的东方邻国改善关系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是一次在当今大国博弈的世界格局里调整外交政策定位的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决定了包括议会副议长、总统办公厅主任、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国家银行行长等多名政府高官和波兰大主教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阵容强大的代表团前往出席纪念活动。但是,天公不作美,专机飞往斯摩棱斯克途中接到机场指挥塔台“大雾不宜降落、转飞明斯克或莫斯科降落”的指令,但未与理睬,继续前飞,直到临近机场机翼刮碰大树坠毁,酿成惨案。这种看法是较为顺理成章、符合逻辑的。当然,确切的原因尚需俄波共同事故调查委员会对事发前天气变化、事发现场、“黑匣子”飞行记录器数据、机场塔台雷达和录音记录等一系列复杂情况做出最终调查结果才能认定。
但是,国际媒体也有不同的声音,与上述主流看法相悖的有“俄罗斯阴谋”和“波兰内斗结果”两种说法最具代表性。
英国《每日邮报》4月12日报道:一名波兰议员称,俄罗斯政府曾四次阻止波兰总统专机降落,不让他参加卡廷大屠杀70周年纪念仪式。显然,这种说法回避了天气状况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其次,回避了俄罗斯以高调和真诚的方式向波兰人民道歉并发出了缓和紧张关系的明确信号这一背景,非常幼稚地将斯摩棱斯克机场塔台的空管指令说成是俄罗斯政府故意阻止和刁难,实际上是将“阴谋”这顶帽子戴在俄罗斯政府的头上,将国家间对待元首级出访这种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的活动描绘成像儿童打一场电脑空中游戏一样的简单,这未免使人觉得可笑。这种说法不但站不住脚,还贬低了自己国家元首的智商。人们会问:卡钦斯基总统明知道俄罗斯政府不欢迎他去,为什么还要带一个庞大的代表团前去自讨没趣呢?这是说不通的。这只能被认为是代表波兰一部分具有强烈反俄色彩政治人物的一种情绪化过激反应或是企图利用这一事件继续挑起波兰人民对俄罗斯的仇恨,遏止波俄两国关系缓和的趋势。
英国《独立报》网站4月13日报道:昨天有迹象显示,总统莱赫•卡钦斯基和总理唐纳德•图斯克在波俄紧张关系上存在的严重分歧是诱发此次灾难的起因。图斯克对屠杀事件的温和处理方式令没有受到邀请的卡钦斯基感到无法忍受。卡钦斯基决定撇开普京,3天后带领自己的政治盟友亲自飞往卡廷。这种说法和前一种说法同样令人感到幼稚和可笑。我们知道,国与国之间高层外交活动都是经过双方事先协商和约定的,即使有临时性的变更,也需要双方的沟通与协调,一方的决定不可能在对方未加认可的情况下贸然闯入对方主权管辖范围内自行其是、为所欲为。上述报道,实际上是将卡钦斯基置于“疯子总统”的地位,在波兰举国纪念“卡廷惨案”70周年哀痛的日子里,为了国内的政治歧见和纷争不顾一切地飞到俄罗斯去抢占风头,这难道不令人觉得可笑吗?这只能得出这样一种唯心主义的结论:卡钦斯基的疯狂做法动了天怒,上帝通过一场无情的空难将总理图斯克的“政敌”消灭殆尽!
今天,空难过去整整一周,关于空难起因的争论还在继续之中。不管怎么说,人类近代史上一桩沉冤数十年的“卡廷惨案”终于得到昭雪和公正的对待,对于波兰人民来说本应得到心灵上的慰藉,然而,这次空难却是喜极而悲,在旧伤口上又徒增一道新伤口,悲痛之情令人心酸。因此,我们不能在波兰人民的双重伤口上再撒上一把盐,只有静待波俄双方共同事故调查委员会最终的结果出台是我们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