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也曾是老百姓
----------------
中国古代的皇帝有一个变态的习惯,那就是凡是与自己有关的东西都不许别人染指,包括名字,包括人称代词。
《尔雅.释诂》曾对“朕”作出了如下解释:“朕,身也。”也就是说,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朕”才由寻常百姓家飞入了皇宫之中,—去不回头。
其实,秦始皇之前的统治者,相对比较谦虚。那时的诸侯王常常自称“孤”、“寡人”、“不谷”。“孤”,说的是自己不能得众;“寡人”者,说的是自己“寡德”;“不谷”,谷为食物,可以养人,乃善物,“不谷”即“不善”。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统治者才开始感觉到不需要再如往常那么谦卑了,于是,“朕”也就应运走上了“唯我独尊”的不归路。
“朕”也曾是老百姓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