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互联网上一组题为《某单位领导出国考察总结报告是如何炮制的》的帖子,以文件截图及单位网上工作平台的对话为证,曝光2009年初广州海事法院有关人员花费48万余元公款出国考察一事。
事后,海事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确认:该院6人12天考察南非、埃及、土耳其三国,人均花费8万多元属实,并承认“顺途”、“就近”参观当地风景名胜。而在广州各大旅行社,相同线路的豪华游报价一般在2万元左右。有意思的是,“考察团”最终提交的“考察报告”,也是在网上抄来的。
10月15日,广州市决定免去罗国华广州海事法院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职务。
可两个月之后的昨天,广东省政协十届九次常委会,却出人意料地任命罗国华为省政协副秘书长。
从该“公费出国考察门”的处理过程看,充满着对民众的愚弄和对舆论监督的不屑。该事件被曝光后,广州海事法院就一直在为他们的行为辩解,强调此开支是“严格按照我院2008年度出访专项经费预算执行”,“没有超过预算”,而且“每年都会有这样的预算”。罗国华被免职后,公费旅游的费用也未曾听说被追缴,体现出广州市有关方面对“公费出国游”的放纵。此次罗国华再次被任命,更体现出有关部门对罗国华的“格外关照”。
在罗国华们的眼里,“公费豪华境外游”是常态,民众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而在有关部门看来,“豪华公费出境游”在领导干部来说属于正常的待遇,他们自己也是这么做的,罗国华只是不小心被民众抓住把柄而已,就此免去他的职务,对他来说是有点怨。而从罗国华此次被重新任命来看,就体现出广东省是默认甚至是支持罗国华们的“公费豪华境外游”。
广州市在两个月前,面对舆论的压力而惺惺作态,拿下了罗国华的官帽,而广东省对这位肆意挥霍纳税人钱财的院长,却十分的青睐,不惜顶着舆论的压力,重新给他戴上了另一顶官帽子,这也暴露出中国人事制度存在着的巨大弊端。几天前,因对“三鹿毒奶粉事件”负有领导责任而引咎辞职的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长江,被重新任命为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专职副组长,笔者曾就此写下《就近期人事调整,我向中组部拍一砖》一文,以示质疑。
看来,问题官员在极短的时间内被重新任命,是中国的一贯做法,所谓的问责,也只是做给老百姓看看而已,暂时给老百姓一点点面子。
这类似的问责、再任命过程,本质上是有关部门不屑舆论监督,对民意的公然蔑视。
我的相关文章:
就近期人事调整,我向中组部拍一砖
出国日均花近7千不超标,广州海事法院年年如此?
安徽副检被免职,根源不在公费出境游
副局长走遍世界带来的思考
港媒点穴公款出国:钱是公家出,乐由自己享
新闻链接:
广州海事法院院长免职2个月后闪电复出
首发:http://blog.people.com.cn/blog/template/blog_template.html?site_id=45461&log_id=126221607357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