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投资忧思录(一)
我已经写了一些有关中国海外投资失利的文章,今天,外媒仿佛相约似的,在”国际铁矿价狂涨”的大标题下,报导中国海外投资不利的消息。
阿根廷《民族报》撰文:中国企业在开发阿根廷SIERRA GRANDE铁矿经历的艰难局面。中国冶金集团在2006年11月,从另外一间中国企业手中买下来的原本属于RIO NEGRO省政府的70%HIPASAM公司股份,而原先最早HIPASAM公司是属于联邦政府的国有矿山企业,就在1991年阿根廷政府还有意关闭这个矿山。
自从MCC控制SIERRA GRANDE矿业公司之后,至今不过产出区区18万吨的铁精粉,现在零零散散地露天储存在矿区的不同地方,并计划在未来的三个月里出口到中国。
驻阿根廷中国冶金矿业集团的总经理韩永志(音译)对《民族报》记者说:在收购这个矿山以后"直到未来可以进入到正常的生产程序之前,企业遭遇了许多困难",其中就需要解决水源供给的问题(为了处理上百万吨的矿石,企业正常生产需要每秒35升的供水),而且许多外包的合同得不到承包商的按时按量的执行,和当地人难以共处。矿上的工人也多次罢工,造成这个矿区的人手依然十分匮乏,不能满足企业的正常生产需求:现在的产量不足过去的三分之一。目前这个中国企业雇佣了340名员工,其中80个是中国人,但是他们曾经经历过许多次的罢工停产。而且因为资金周转失灵,现在这个公司还依照国家REPRO补贴计划每月按人头收取300比索的财政补贴。
韩永志说:"文化差异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我们也从自身反省,认识到我们自己的一些习惯做法对于阿根廷人来说非常反感,我们一直在改变,但是,中冶集团MCC收购SIERRA GRANDE矿业公司之后一直麻烦不断。”
问题是国营中冶集团能改变吗?
首钢人士告诉记者,从秘鲁铁矿被首钢收购伊始,就被各种名目的罢工示威所困扰 ..
在海外收购方面,中铝宣布投资13.5亿美元,和力拓联手开发位于西非的西芒杜铁矿项目。这是继中钢、宝钢、武钢和鞍钢后,金属类央企对海外铁矿资源的又一个大手笔投资。在海外找矿方面,宝钢是中国钢铁企业的先驱之一。早在2001和2002年,宝钢就分别与淡水河谷和力拓合资组建了宝华瑞矿山公司和宝瑞吉矿山公司,用以开发巴西和澳大利亚的铁矿资源。上述两家公司的年产能分别为600万吨和1000万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宝钢的原料供应。
其后,宝钢的海外找矿步伐并没有停歇。2008年时,市场曾一度传闻宝钢将入股澳洲第三大铁矿石企业FMG,但后者最终的合作伙伴却成了湖南华菱钢铁。不过,宝钢并没有就此收手,此次“突袭”Aquila,意味着公司的海外资源战略又上了一层楼。
在宝钢出手之前,国内钢企在海外找矿方面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与宝钢并列“三大钢”的鞍钢和武钢,也各有斩获。鞍钢在去年年底时宣布斥资1.62亿澳元(1美元约合1.2澳元),认购澳大利亚矿企金达必(Gindalbie)新发行的1.9亿股股票,并最终以36.28%的持股比例跃居其第一大股东。到今年2月初和5月初时,这项收购议案相继通过了金达必股东大会以及澳监管层的批准。
深居内陆的武钢今年以来海外收购动作更是进展神速。7月底时,武钢宣布同澳大利亚CXM公司签署正式合作协议,将认购其新发行的15%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与此同时,武钢还与加拿大联合汤普逊铁矿有限公司(CLM)完成收购交割,并成为后者的最大股东。一天之内搞定两大项目。
中国的粗钢产量目前已占到了全球的50%左右,毫无疑问是长协矿第一大买主。在这点上,中钢协提出“量大应该价优”,这是国内钢厂理应争取的利益。但在现实博弈中,由于自身力量的分散和贸易秩序的无序,铁矿石市场上的“中国因素”并没能转化为“议价优势”。
“中国因素”将买方市场转变为供需方市场。买主卖主成为一个人,在“翻手为云,复手为雨”的境内外两种体制的转变中,中国国库的钱流进了特殊利益集团的口袋…
值得一提的就是,能源矿产资源属国家主权资源,外国资本入股也必须听当地政府的。一旦发生冲突,当地政府仍然有权禁运。并非如中国一些人所想的那样为所欲为。需方入股供方,从私有制上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不同体制之间就会“肥水只浇私有田。”何况国营企业无“肥水”可言。
中国这场游戏玩大了!
改革开放起步之时,招商引资,来料加工,中方入股的是土地和人力。结果,“中国制造”由外商推进占领了30%的世界市场。中国因素具有物美价廉的竟争活力。形成了双赢局面。中国是不可战胜的供方。
30年后,亏本的中国国企投资于海外亏本企业,抬高物价再回销中国市场,国营精英集团按亏损基数分红,形成了“私赢”局面。税利和就业留给了海外资本主义。其中最大的一笔开销,就是“中国元素”的小金库移到了境外变成了某些人的大金库。
索罗斯文雅地称之为:“中国商人的负责对象不是企业,而是政府。”所以是没有竟争力的垃圾!
世上有钱的人不少,投资于“民怨亏本企业”的只有“中国元素”。李嘉诚在国际上84个国家有生意,没有一笔是能源矿山。印度塔塔集团在国际上行走150年,只收购发达国家的企业,不投一分钱于亏本行业。因为他们是私人企业。“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血汗钱!”
2009年10月,在持续一周的时间里,乔治·索罗斯 (George Soros)在位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中欧大学 (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发表了共分五个部分的系列演讲,阐述了他对危机中的金融市场、政治体制和开放社会的思考与主张。
在第五日的演讲“未来的路”中,他着重探讨了金融危机将如何重塑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以及由中国代表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的未来。
乔治·索罗斯说:“中国的崛起展现了一个与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根本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我们可称之为 “国家资本主义”, 以区别于在华盛顿共识旗号下的“国际资本主义”。我们正处于一个时代的终点,但人们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这一点。
与此同时,建立在国家资本主义基础上的国际体系,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国家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已开始初露锋芒,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当殖民国家已经认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并力图纠正时,中国在与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打交道时,又在重复这些殖民国家的错误。为了能接近这些自然资源,中国在与这些国家的统治者打交道,而忽略了那里的老百姓。这有助于压迫性和腐败的政体维持政权。前两次,(中国)银行信贷的宽松造成了一大批不良贷款。这次可能会不同,因为权力在从地方转向中央,地方银行的官员不再受省的领导管辖; 但尽管如此也不能保证一定成功。”
我认为,近两年中国贷给国企的2500亿的海外投资,将再次造成大批不良贷款。这就是中国未来的海外扩张的陷阱。由于权力从中央转向海外,不再直接被中央领导管辖,所以不能保证一定成功。
这个陷阱也同样在巴西的海外并购案中发生。英国《金融时报》 伯纳德•西蒙 乔纳森•惠特利 多伦多, 圣保罗 2010-03-16在《一宗难以消化的收购》中说:“2006年末,就在巴西矿业集团淡水河谷(Vale)以176亿美元收购了加拿大镍矿商——国际镍业公司(Inco)仅几周后,两家公司的高管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预示了一个可能比较棘手的未来。”
这些事实,证实索罗斯对当代投资的分析的真理性:“ 我在这个系列讲座中提出了一个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事件的理念结构。这些事件不是由永恒有效的自然法规决定的。当然这些法规的确存在,但不足以决定事件的发展过程。原因之一是情况的复杂性,另一个原因是事件参与者的思维所起的作用。
我已经集中讲了相关反身性(reflexivity)的问题,即当事者的思维与现实情况的双向关联,以及我所强调的错误理解和错误观念对现实情况形成的因果关系。但这两种影响都很奇怪地被忽视了。这些影响给事物加入了不确定因素,结果是除了非常简单的情况以外,几乎不可能预测未来。
但我们仍然可以大略估计几种情况,并评估其可能性,也可以提出希望得到的结果。我在这两方面都做过,而且是多次尝试。的确,我可以称为是专家,作为投资者,我专注于预测(prediction);作为公益慈善家,主要是为解决问题开处方(prescription)。我前者做得成功,足以支持后者。今天的讲座我想从预测和开处方这两个方面来谈。”
索罗斯对中国未来的预言有人肯听吗?
附录:
大陆知名企业高层 齐爆出走潮
(台湾) (2010-04-02)
(联合早报网讯)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大陆知名企业高层近来相继爆发离职潮,包括宝钢集团旗下宝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乐江、中国移动中央音乐平台前负责人、四川移动资料部总经理李向东则已经失踪多日,至于酒鬼酒总经理徐可强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带队出走,震撼整个大陆酒业市场。其中,又以徐乐江离开宝钢最引起各界的注意。
31日,就在中国最大钢铁公司宝钢集团子公司──宝钢股份公布去年营收亏损25.97%的敏感时机宣布,其董事长徐乐江因工作需要,辞去公司董事长一职,并由宝钢集团总经理何文波接任。挡不住金融风暴摧残,宝钢股份已连3年亏损,此时公司领导层走马换将,格外受外界重视。
51岁的徐乐江是宝钢股份董事长外,也是整个宝钢集团的大掌柜。31日晚间宝钢股份公布去年财报,如外界预期,宝钢股份连续第3年亏损,去年营收1485.25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前年下降25.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1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95%,业绩连降3年。
连年亏 徐乐江祭旗
就在此时,宝钢股份宣布徐乐江因工作需要,向董事会提出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以及在董事会中的其他职务。徐乐江向董事会推荐何文波担任公司第4届董事会董事长,以及董事会战略及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
这波高层人事异动立刻让外界联想是否和宝钢近年经营不善有关,但宝钢方面则是极其低调,仅表示是正常人事调动,徐乐江辞去股份公司职务,但仍担任宝钢集团董事长,对公司营运不造成任何影响。
徐乐江请辞董事真正原因,外界仍是雾里探花,众说纷纭。但不争的是,钢材市场遭受金融危机重创,对宝钢的营运造成巨大影响。
铁矿涨 利润遭侵蚀
宝钢在年报中指出,去年钢材产品价格波动周期缩短、波动幅度增大,全年钢铁业整体钢材销售价格低于08年前3季度平均水准。受国际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贸易保护及汇率变动等诸多因素影响,大陆钢材出口也大幅下滑,进口有所增加。
大陆媒体认为,宝钢营收从07年起连3年下滑,是因国际矿山携手提高铁矿石出口价格的3年。大陆本土钢铁厂的利润就这样被上游矿商吞噬了。
年报也称,今年钢铁市场复苏将是一个缓慢、震荡的复杂过程。经济继续保持复苏趋势,钢材消费需求尤其是下游汽车、家电等行业需求的恢复成长以及钢铁业成本增加,将支撑住钢材价格,成本竞争力依旧是钢企最主要的考验;今年进口铁矿石、焦炭、煤炭、不锈钢原料、铁合金等主要原燃料价格走高,则是获利能力的考验。
虽然铁矿石、原料大涨的压力仍大,但看好今年景气复苏,大陆内需市场旺盛,宝钢年报中提出今年营收目标1700亿元,年增目标14.45%,营业成本148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