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送二奶 孝顺还是猥琐


清明节自古就是感怀过往纪念先人的日子,在清明节的时候购买祭祀用品,比如冥币,金元宝,或者摆一些新鲜水果鲜花,来表达生者对故者的思念之情,前几年又出了纸扎汽车,电脑,或者别墅,这些虽然让人倍感惊讶,但是总算是在我们的接受范围之内,可是最近又出现了更加雷人的清明祭品。

陵园附近的一些商铺里,销售的祭祀用品很特别,有纸扎的花花绿绿的“三陪小姐”,也有贴着美女照片的纸扎“二奶”,甚至还有“伟哥”和“安全套”等让人啼笑皆非的祭品。有的店主还别出心裁地推出新业务:只要再花50元,就可以买到和蔡依林、张曼玉等人的“结婚证”,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更离奇的是,这些稀奇古怪的祭祀用品,据说还比较紧俏和畅销。

“轿车”、“彩电”、“别墅”已经不够潮流了,“博士文凭”、“出国护照”、“移民绿卡”纷纷出笼,看来冥间工作也不好找,就业压力已经扩展到冥间了,死者在中国的阴间混不下去,只好让儿孙烧个出国护照,去做洋鬼。如果说这些东西是为了标新立异,让死者在阴间也能过上好日子,好给生者一个心理安慰的话,那么给逝去的先人烧“三陪小姐”、“二奶”、“伟哥”和“安全套”等低俗祭品,就是一种病态的心理了。

给先人烧“二奶”,寄托的是哀思还是委琐?

清明节时,携带酒食果品等物品去给先人扫墓,将食物供奉于先人墓前,然后再将纸钱等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或者折几枝刚吐嫩绿的新枝在坟上,叩头行礼,最后吃掉酒食回家,这是最传统的清明祭奠方式了。这种祭扫方式,不仅表达了对死者的追怀之情,也颇有分寸。但是若是烧一些“二奶”之类的不雅之物,却让人在清明感伤之中又增加了一抹不自在的情绪,甚至会觉得清明祭扫的圣洁被玷污了。

现实生活中的“三陪小姐”和“二奶”本来就是社会文化中相当恶劣的糟粕文化,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多的困扰。“三陪小姐”和“二奶”所代表的价值观本身就是低级的,人人喊打,也是社会道德底线沦丧的一种表现,现在竟然有人公然地把这种歪风邪气吹到逝者身上去,让我们活着的人更觉汗颜。

有人也许会说祭祀店铺的老板为了赚钱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如果我们能冷静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源并不在此。

祭祀店的老板之所以会这么做,也是因为有市场需求。现今社会上人人都在喊着人权自由,标榜个性,但是却没有一股力量来引导这种所谓的自由价值观走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像这种给先人烧“三陪小姐”、“二奶”、“伟哥”、“安全套”等低俗祭品的行为,虽然只是个人行为,不触犯法律道德底线,但是这种行为除了浪费了金钱污染了环境以外,对先人也是一种大不敬,污染了社会风气。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过一个文明的清明节。

人死之后是没有知觉的,也不会有所谓的轮回转世,更不会在所谓的阴间开始新一轮的生活,我们在清明节的时候选择为死者烧纸钱供奉祭品,是为了能让我们对逝者的哀思有所寄托,而不是作秀给别人看。对于老人的孝敬之情,大可以表现在其他的途径之中。在老人在世的时候,子女不能在眼前尽孝道,等老人去世之后再用这种无聊的行为来弥补,实在是有点可笑了。

清明祭祀中的不良文化应该刹车了,这种不良文化的影响实在是太坏,清雅深沉、诗意浓郁的清明节竟然变得如此不堪入目,难道不怕死者不安吗?笔者认为这种行为作秀的成分要远远高过尽孝的成分。如果是这样的话,用死者的名义来给自己做宣传,难道不会觉地心有不安吗?

清明时候为死者祭扫,表达自己对死者的尊敬与哀悼,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如果真的认为时代发展了,以前的祭奠方式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感情,也可以有一些新颖的方式。比如在死者墓前奉上鲜花一束,驱走墓地的悲凉之意,也可以在某个园林以死者的名义种植一棵树,这样的做法既有新意又能环保,并且非常高雅,完全符合社会的潮流进步。

如果放任清明中的微风邪气增长,中华民族的文化必然会受到极坏的冲击,对我们的下一代的教育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都应该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低级性和危害性,要利用媒体或者其他渠道来宣传这一种行为的危害,对不良的文化祭奠市场进行抵制,政府也要加强对市场行为的调控行为,积极宣传家中祭祀、鲜花祭祀等文明祭祀行为,还我们大家一个清明的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