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展上,一个师范大学读特殊教育大三的女同学就出国读研专业的选择,她说她不喜欢这个特殊教育专业,她想读管理学或者心理学。美国大学是鼓励夸专业的,他们认为跨专业知识的交融是创造力的源泉,更易于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只是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课程要求,需要学生修过一些基础课程。比如,比如管理学的基础课程是数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心理学的基础课程是数学、统计学、物理和生物学等。美国大学是学分制,学生能根据自己对未来升读专业的需求选修一些基础课程,而中国更多的学校只是书面上的学分制,想自由选课有诸多局限,大三想出国了,又跳出了想转专业的想法,之前毫无规划,没有选修想转换专业的基础课程,所以将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中国的特殊教育专业,是不修数学、经济学,更不用说生物和物理课程的,研究生如果选择管理学或者心理学,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优势,拿自己的弱势去和别人竞争,加之几乎所有的中国学生又怀揣着名校梦,自然难有好结果。如同昨天接了一个电话,一个中国前十大名校的学生,以100多分托福,1300多分GRE、大学平均分90的优秀成绩由海洋科学转升心理学,申请的学校又是排名很高的学校,最终全军覆没。
其实,以上这个学生,就算要转专业,如果愿意打开思路,权衡优劣,不难找到一个大有前景的专业,比如,可以修读幼儿教育专业,并在研究生阶段选修一些商科的课程。试想一下,一个美国幼儿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在美国潜心工作二三年后,带着优秀的教育模式和经营理念,甚至热钱,回到中国,中国巨大的教育市场,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完全可能将幼儿园,特别是双语幼儿园由一个、两个开到九个、十个。不管在受人尊重的程度上还是在物质的收益上,前景都一片大好。
在合适的道路上行走,事半功倍;在错误的道路上行走,南辕北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模仿、从众、追逐热门专业,没有特点,凭兴趣,不审视自己的能力,不以职业为导向做出的专业选择,就算是出国留学,也不可能获得好的回报,最终落得个海归成海待。
之前在美国参观过一个幼儿园,贴些图片出来,看看美国的幼儿园是啥样的。
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