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为何“称宜”,为何“叫春"(整理)


 

一、宜春之景 处处如春

“一湾秀水抱城来,城在山中逸丽开”。宜春,就是这样一座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如小家碧玉般的江南小城。

宜春的山青青的。在宜春1.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沃野千里,山峦起伏,植被茂密,物产丰实。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2.78%,有四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个省级森林公园.尤其是宜春中心城,四围群山环抱,在方圆不足50平方公里的城区里,东有震山,西有化成岩、屏风山,南有半边山、凤凰山,北有大袁山、小袁山,中间还坐落着宜春台、宜春城一年四季山青树绿,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数座山头因其森林丰茂、景色宜人已被市政府打造成了森林公园。袁山公园因袁京而得名,园内林幽树深、柳绿花红、湖光潋滟、楼亭别致,小径弯弯曲曲、小桥流水让人流连忘返,引来成百上千的鹭鸟“筑巢”栖息、繁衍生息。化成森林公园面朝水质清澈澄碧的秀江河,园内石崖嶙峋、草木苍翠,山腰有一平台,方圆数十丈,建有古刹,千百年来“钟声答晨暮,僧居罗上下” ,香火鼎盛,名声远播。宜春台檐崖高啄、气势恢宏,出云气而凌风雨,挟光景而薄星辰……

半城楼房半绿

宜春的水清清的。全市境内7条主要河流均达到国家级饮用水标准。江河之美,秀江为冠。美丽的秀江河像一条白色的丝带,从西向东飘舞在宜春城的中央,既是灵动的风景,又送来清新的爽气,更为城市提供了开阔的休闲景区和悠长的滨水岸线。由于宜春城多居河流源头,河水含沙量少,加上市政府对污水的全面治理,使秀江河的水质达到了国家二类标准,可谓“宜川三月水东流,秀出江南二十州”。宜春城还有东湖、西湖、南湖、北湖、月亮湖、徐田湖“六大湖泊”,因为宜春清泉遍布境内各地,各个湖泊均连着泉水,湖水晶莹如玉、清澈见底。沿湖曲径通幽、水复山重;坐湖观景,周遭籁静,惟流水潺潺、鸟鸣啾啾、熏风拂面、思绪萦怀,恍如人间仙境;寻湖边的小径徜徉,垂柳依依,黄花艳艳,绿影悠悠,一种返璞归真、物我两忘的意境,令人流连忘返。

宜春特有的自然山水城市景观

宜春的天是蓝蓝的。作为全国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市区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56.8%,负氧离子含量是国家标准的35倍,世界标准的70倍。据环保部门检测,2009年宜春城全年API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362天,占全年365天的99.2%。宜春空气的清新度、能见度均远高于国家平均指标,地肥水美、环境一流。每至晴明,凭台远眺,则斜阳暖树、相映成趣、琼楼玉宇、光华夺目;而月朗星稀之时,则是夜阑如水、心清如风。来过宜春的客人莫不纷纷感叹:宜春的月亮更圆、星星更亮、天空更蓝,连宜春的空气吸入嘴中都是甜甜的!

白鹭栖息城中

 

宜春人的生活是美美的。宜春不仅环境优美、生态良好,而且城市功能齐全、交通便利、管理到位、物价便宜、办事简单,市民出门走每5分钟就有公园、游园,半径300米内必有超市、便民店、服务站。现在不管是走在宜春的哪个角落里,都能感受到绿给人带来的灵气,不管走在大街上还是走在小区小巷内,都有一种整齐划一、干净清爽的感觉,让人觉得特别舒服。近年来,宜春市委、市政府又因地制宜,提出了建设“森林宜春、宜居城市”目标,并用“13579”绿色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加以推进。如今,宜春城已建有7个森林公园、10个绿色文化广场、45个社区绿色游园,60个园林小区,绿地率达到38%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山水相依,绿蓝相映,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五彩缤纷,冬季草木常青,“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

二、宜春之泉 晶莹如春

    宜春,一座春的城市,与“泉”有着深厚的渊源。汉高祖6年(公元前201年),堂邑候陈婴奉命在秀江之畔筑城立治,因“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故名“宜春”。

                                               秀江

宜春之泉种类繁多,有自涌泉、接触泉;山泉、矿泉;温泉、冷泉。早期府、县志记载,县城方圆两里内,就有古泉22处之多。据宋代和明代史志记载,城西四里有大泉,“方广数十丈”,“泉凡数十脉”,夏冷冬暖,以其清奇隽秀广为传诵。宜春泉多,故城区内与泉、井有关的地名俯拾皆是,如灵泉、珠泉、宜春泉、泉井头、三眼井、五眼井、七眼井;城郊的天井、四方井、三叠泉、五叠泉以及明月山的温泉、飞瀑流泉等等。

宜春之泉最为有名的有三处,一处是“南池涌珠”,为宜春古八景之一。池长14米,宽4.75米,青石垒成,池上有桥,其水“绿净绝纤尘,照见人眉宇”,其珠“滚滚素沙争沸地,更历历珠玑并吐无数”。

一处是南郊的温汤温泉。温汤温泉乃一世界奇泉,国内唯一,世界罕有。其泉蕴藏200米深层的地下,常年水温68-72℃,矿物质丰富,富硒低硫,富含偏硅酸和20多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无色无味,可饮可浴。清郑诗曰“千山揽尽未须钱,薄暮荒村又得泉。热不困人寒不冷,亦狂亦狷亦神仙”,尽显宜春温泉妙用。据传,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宜春夏家坊民女“云姑”因常沐温泉而绝色天下。高宗诏令大选天下美女,诏至宜春,遂入宫,册封孝宗皇后,世称夏娘娘。夏皇后又名“明月”,故后人为纪念她,又将夏家坊之南的大山称之为“明月山”。温汤温泉自开发利用至今800多年,水温不减,水位不降。古井出水口只见冒着腾腾热气的温泉突突往外冒,许多大家名人见之,无不震撼,称之为“世间绝品”。

                                     温汤

    还有一处是明月山的“云谷飞瀑”泉,飞练挂壁,落差119.28米,为江南第一高瀑,气势宏大壮观,卧隐国家森林,其气如虹、势如龙,尽展飞瀑流泉妙境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明月山景区——云谷飞瀑

泉之于宜春,是一种灵性,是城之生命。人们因泉而留,遇水而居,沐的是上苍之赐,饮的是造化之功。至汉唐以来,文人墨客多隐于宜春之野,尚武崇文,光大宜春之名。自唐李德裕因党争之落魄,栖秀水之滨化成,开宜春学风,宜春可谓才俊倍出,从“一字师”的郑谷,到江西第一个状元卢肇,到“一朝攀折两重桂”的易重和同榜“一举三登科”的黄颇,他们饮宜春之泉,唱宜春之事,乡风娓娓,情盛至深。郑谷的“列岫檐前见,清泉堆下流”,乡情甘洌;“石溪久居思端午”的卢肇,乡恋融融;“玉阶恩渥暮春时”的易重,乡思款款;“笙箫送尽迎寒漏”的黄颇,乡愁重重。

    取道宜春的范成大,见野塘春水之喜,有怀旧隐,“塘水碧,仍带曲尘颜色”的感慨,较之其参谒小释迦塔时的“渚田溪渊清洄洄,梅州问路家云堆”又多了几分亲切和暖意。宋朱熹喟然长叹于宜春四野的奇峰、秀水、清泉,“上有青葱木,下有清冷湾。更有湾头石,一一神所剜”,是对宜春泉盛赞的极致和观止。

国家AAAA景区——三爪仑

    随着当今城市的发展,夕阳古道,小桥流水虽已淡了、远了,而宜春人还是一如既往的恋水、爱泉。

欣闻宜春中心城区正在拉开城市建设“三年大会战”之序幕,其中一项内容是开发六个湖。湖多则水丰,水丰则泉涌。可以想象,堪称江南古泉城的宜春,又将演绎出许多泉的故事。

飞剑潭

三、宜春之月 光华如春

宜春称之为月亮之都,来源于一座山,即宜春城南的明月山。明月山的来历有三说。一是因物而成,唐代诗僧齐己云:“山称明月好,月照遍山明。欲上诸峰去,无妨夜半行。”二是因人而名,是因为明月山下有个夏家村,村里有个姑娘叫夏云姑,小名“明月”,美丽出众,聪慧过人。南宋高宗时被选入宫,后成为宋孝宗赵昚的正宫娘娘,也就是历史上的成恭夏皇后。村里人以她为荣,以她为贵,为了纪念她,就称此山为明月山。三是因传说而奇,传说当年嫦娥偷了后羿的灵药,一路南下到明月山的温汤,看到一弘冒着仙气的温泉。在温泉沐浴之后,用温泉水服下了灵药,于是脚步如飞,飘然到了明月山顶,又从明月山飘然飞上了月宫。

明月山景区

2006年初夏,江西省省长吴新雄视察明月山,指出:明月山因月而名,也要以月扬名,打响月亮文化品牌。由此,宜春办起了一年一度的月亮文化节,希望藉此让“养在深闺”的明月山奇景为人所识,天生丽质的宜春走向世界。

 

2007年,在中国最有人情味、最富诗情画意传统的中秋佳节,宜春举办了首届月亮文化节,将柔美、圣洁的月亮与生态、绿色宜春相连相牵,展示情月相融、泉月相映、禅月相通、农月相趣、人月共欢的人间佳境,从而不断增强宜春生态休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旨在用月亮文化引领宜春走向世界。因在全国首倡月亮文化,宜春一炮打响,赢得了国内外关注的目光。

中秋拜月

 

2008年,宜春集中弘扬中秋传统、展示农耕文化,使本届月亮文化节亮点纷呈。新颖生动的天工开物园,趣味横生的农耕运动会,独具特色的民间女红大奖赛,宜春以创新大大增加了自己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而独一无二的中秋拜月仪式、展示民俗风情的火龙追月活动、情动人心的金婚庆典等经典节目的传承,更为人津津乐道,长久回味。这一届,宜春人开始具备了世界眼光,其筹办处处彰显出与国际惯例对接、向世界展示风情的思路。

 

农耕大赛

 

2009年,宜春提出,要呈给世界“一轮最美的月亮”。在继续完善经典活动的同时,宜春以空前的大手笔,成功拿下了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的承办权。于是,在那个如梦如幻、美仑美奂夜晚,宜春借助央视秋晚的华丽舞台、豪华的明星阵容、三台并机直播的强大手段,向世界呈现了一轮令人惊叹的“宜春月”。飞渡千山万水的“宜春月”,豪迈地向世界发出邀请:中秋佳节,请到宜春来赏月!宜春的月亮文化成功走向世界;世界,从此对宜春不再陌生。

 

2009央视中秋晚会在宜春举办

 

“色容艳姿美,光华耀倾城。”今天的宜春月,携宜春2000余载的历史文化而来,与宜春秀丽的山水相辉映,以博大精深的月亮文化为依托,拨动着无数现代人的心弦。

历史可以为证,“宜春月”意蕴悠远。袁山耸翠,那些曾为高士袁京眷恋的秀丽山水,于每年的中秋之夜,见证着“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深情吟咏。昌黎高远,其倡明道学、奖掖后进的古风,在皎洁的月光下再次鸣响,以跨越千年的厚重,促人体味“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的温婉情怀。而宜春汉初建县的荣光、文章节义的风流,因“宜春月”的精彩呈现,已让世界知道,宜春是怎样的一个“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

山水可以为证,“宜春月”情意绵长。“山在月中明,月在山中行。”一座明月山,就是一部积淀着月亮文化的典籍。经过三年的精心雕琢,明月山的山水正焕发出迷人的光辉。云姑皇后的典故,嫦娥奔月的传说,历代文人的赞美,令这里的山水格外神奇。山上恬静的月亮湖,山下优美的月亮湾,沿途浪漫的月亮景,织就了明月山迷人的月亮情。明月广场的相遇、晃月桥上的相牵、拜月坛上的相誓……美妙的爱情十步曲,更赢得了所有游客的喜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已使宜春享有“嫦娥故里”的美誉。

世人可以为证,“宜春月”魅力强劲。三届月亮文化节走过,越来越多的人的开始感叹“明月处处有,宜春月最明”。因倾心“情月相融”,“爱我,就带我去明月山”已悄然流传;因构建“泉月相映”,“宜春归来不泡泉”已绝非虚言;因致力“禅月相通”,“挂在青天是我心”的境界已令人神往;因倡导“农月相趣”,“全国农耕健身基地”的影响力已日益广泛。市民的欢欣,来宾的赞叹,客商的汇聚;主题的深化,层次的跨越,影响的提升,不仅消除了有的人最初对月亮文化节的质疑,更促其向江西的、中国的和世界的节庆活动阔步迈进。

月亮歌会

 

苍穹可以为证,“宜春月”境界博大。于高速的时代节奏中,宜春人对月亮情有独钟,是因为宜春人知道,静观明月能消除疲乏、驱走浮躁,更能召唤心灵,为自己的未来加油鼓劲。故而,宜春中秋拜月庄严神圣的仪式,能唤起无数人的虔诚;月夜下缓缓飘飞的孔明灯,能引领无数人去仰望星空;一曲曲关于明月的旋律,能拨动无数人的心弦。故而,于丹教授这样表达她的祝福:愿“明月之乡”拥有万古明月,让明月进入每一个人的生活,照耀大家的幸福。注入了更多人文关怀的“月亮之都”,已让世人怦然心动。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三年走过,皎皎宜春月照耀出一方多情的山水,照耀出一个美丽的城市,更照耀出宜春人走向世界的渴望,拥抱世界的梦想。

三年来,惊艳世界的“宜春月”如高悬天际的明月,始终伴宜春同行。三年间,有太多感人肺腑的热情支持,有太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有太多千载难逢的精彩瞬间。那曾经的辗转奔波,那曾经的连轴鏖战,那曾经的彻夜无眠,已与宜春人的心血融为一体,促其激情奔如潮水;那曾经的绝代风华,那曾经的举世瞩目,那曾经的热泪盈眶,已与宜春人的步履连理相生,令其梦想灿如朝阳。宜春人克服了无数困难,创造了多个有史以来的最新记录,弥足珍贵的是在承办秋晚中,铸造了“大气善谋,坚韧善为”的办节精神。这一精神与举办第五届全国农运会形成的“宜春精神”一脉相承,与全市上下赶超发展、争先进位的雄心壮志激荡相生,已成为宜春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年,以“泉月相映·水月同天”为主题的第四届月亮文化节又已紧锣密鼓地筹划着,一系列高密度、高强度、高品位的活动正在拉开序幕,央视《欢乐中国行·魅力宜春》大型演出,第23届全国摄影艺术作品颁奖晚会,中央爱乐乐团的专场音乐会,等等。宜春将一次又一次地亮相世界。

月亮是世界的,而“月亮之都”是宜春独有的;文化是人类的,而月亮文化是宜春独特的。在月亮文化的引领下,宜春正阔步走向世界。

四、宜春之城 其气如春

宜春,伴随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踌躇满志的宜春人站在更高的层面确立自己的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地实施赶超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亚洲锂都、宜居城市、森林宜春、月亮之都”,1.87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处处涌动着赶超发展的春潮。

赶超发展步履坚实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宜春人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在经济波动期中奋力“弯道超车”,部分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排位前移或进入全省前列。全年完成GDP700.2亿元,增长13.7%;财政总收入80.6亿元,增长24.2%;地方财政收入47.6亿元,增长30.7%。全市及各县市区财政收入全面实现三年翻番。全市经济结构及增长质量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 21.7:52:26.3调整为 20.6:53.9:25.5;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1.4%,同比提高 0.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主力军地位更加突出,全年实现税收 48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达到66.4%。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下一步赶超发展,绿色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宜春中心城区

 

六大产业异军突起

宜春积极策应世界低碳经济、新能源革命浪潮的兴起,培育低碳经济和低碳产业。重点围绕锂电、医药、建材、机电、服务业、油菜等六大主导产业作为扩大开放、做强工业的主战场,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物流平台、服务平台等相关配套建设,不断增强园区产业集聚能力,积极创建一批全国知名的特色产业基地。尤其在锂电新能源方面,宜春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宜春钽铌矿不仅是我国最大的钽矿,也是世界最大的锂矿山,现探明的可开采氧化锂储量为110万吨,占全国的31%,世界的12%。宜春利用“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品牌优势,按照“举全市之力,聚全球资源,建千亿元工程,打造亚洲锂都”的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将锂电新能源产业列为全市的战略发展产业来重点推进。力争3­­—5年形成年产35—50万组汽车用锂离子电池,锂动力汽车30万辆的生产能力,建成中国最大的动力锂电池生产基地。宜春大地正在兴起打造亚洲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亚洲锂都的热潮。

                     

三年会战风起云涌

2000年以来,以承办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为契机,宜春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场场城市创建活动在宜春城轰轰烈烈地展开,“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如火如荼,宜春市民在城市创建中一次次感觉着新观念、新生活方式的冲击,接受着现代文明的洗涤。中心城区现有公园9个,广场10个,游园37个,500米辐射半径内均有市民可休憩之处,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1.94%、39.42%、14.32平方米,绿化品位和档次大大地提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100%,袁河秀江段全年水质达标率100%;近年来,中心城区每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标准的天数都达到了365天。为把宜春中心城建设成辐射面更广,兼容性更强的赣西中心城市,宜春按照“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促进繁荣”的思路,纵深推进中心城区“三大战役”,并拉开了城市建设三年大会战的序幕。大力实施“六个六”工程项目建设,即贯通六条路、建好六座桥、开发六个湖、塑造六个园、做优六个(广)场、美化六个“面”。通过三年城市建设大会战,以政府投入45亿元,撬动社会投资总共300个亿左右,力争3年内中心城成为建成区面积超70平方公里、人口超50万的大城市,并创建国家宜居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一位因工作关系来宜春居住了一段日子的外地人曾感慨说,宜春城给我的体悟不仅仅是人文历史的厚重、山水的灵性、经济文化的独特个性,更感触到一种发展的气势,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

是的,袁山秀水作证,宜春城又迎来了一个赶超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