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宝瑞:左恭田镜头中的碣石山壮美雄姿


  

左恭田镜头中的碣石山壮美雄姿

 

董宝瑞

 

今天,转贴昌黎县摄影家左恭田先生近一二年拍摄的11幅碣石山壮美雄姿之照。

坐落在昌黎县城之北的碣石山为千古神岳,其矗矗高出的主峰仙台顶海拔695.1米,为渤海沿岸最高的山峰,自古为观海胜地。仙台顶有着极明显而独特的山形山貌,其顶尖凌空拔起,有如柱形,正合“碣石”之本义,此乃千真万确的“著海旁”之古碣石也。对此,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卷十四《濡水》(濡水为滦河的古称)中记述当年的滦河走向时云:“濡水又东南,至絫县碣石山。文颖曰:碣石在辽西絫县,王莽之选武也,絫县并属临渝,王莽更临榆为冯德。《地理志》曰:大碣石山在右北平郡骊成县西南,王莽改曰‘揭石’也。汉武帝亦尝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于此。今枕海有石如甬道数十里,当山顶有大石如柱形,往往而见立于巨海之中,潮水大至则隐,及潮波退不动不没,不知深浅,世名之天桥柱也,状若人造,要亦非人力所就,韦昭亦指此以为碣石也。”又记:“濡水于此南入海,而不迳海阳县西也”。继郦道元之后,唐太宗的“十八学士”之一,唐朝初期有名的经学家孔颖达在注河北道名山“碣石”时异常清楚地指出:“碣石在平州东,离海三十里。远望其山,穹窿似冢,有石特出山顶,其形如柱,当即《禹贡》之碣石。”这是有关“离海三十里”的昌黎碣石山的最早具体指向记述。平州治所,唐朝时在昌黎之西的卢龙县城;穹窿,中间高而四周下垂的样子;冢,高坟也(《说文》),亦喻山顶(《尔雅》);“有石特出山顶,其形如柱”,正是位于今昌黎城北的碣石山主峰仙台顶有如柱形的突起顶尖之貌,而这一带沿海根本没有任何一座山峰可与之相混。明朝著名地理学家王士性宗孔颖达说,在《广志绎》卷二记:“碣石在永平、昌黎间,离海岸三十里,远望一山如冢,山顶大石如柱。”(明朝时平州改为永平府,治所依然在卢龙县城)清朝著名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记“北直名山碣石”时亦云,碣石山“山势穹隆,顶有巨石特出”。

与古城昌黎遥相呼应的碣石山主峰仙台顶,有雄奇之大美。拍摄出碣石山,特别是主峰仙台顶之壮美雄姿,是碣石山下的摄影家与摄影发烧友共同的心愿。正在“奔七”的左恭田先生老当益壮,一年四季,不管天晴天阴,常去碣石山中捕捉碣石山的雄姿丽影,这些照片是他心血的结晶,也是他对家乡秀美山川的无私奉献。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摄影家与摄影发烧友像左恭田先生一样,守住自己美丽的家园,多拍摄一些家乡的美景,特别是千古神岳碣石山的壮美雄姿。

 

2010423晨于碣阳书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摄影:左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