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60强企业成长分析报告(2007-2009)


长治市60强企业成长分析报告(2007-2009)

      从2007年起,作者受长治市有关部门委托,承担了每年一度的《长治市推进工业新型化60强企业分析报告》。2009年8月25日,长治市2009推进工业新型化60强企业新闻发布会在潞安集团所属的潞安会堂隆重举行,有关领导与企业代表等共300余人出席会议。本文为2009年8月25日卫虎林教授在大会上报告的部分内容。

一、2007-2009年60强企业发展的综合分析

(一)换榜率分析

从近3年长治市60强企业的榜单来看,2009年有一定数量的企业进入和离开。分析表明,2007-2009年连续三次入选长治市60强的企业共有41家。换句话说,三年内共有19家企业离开排行榜,累计换榜率达31.67%。其中2007年上榜的60家企业中有15家企业未能入选2008排行榜,换榜率为25%;而2008年至2009年新进入长治市60强的企业数目为14,换榜率为23.33%。说明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要持续保持增长并非易事,关注可持续成长成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

2009年入围60强企业的入围门槛为长子县山只岭煤矿,入围门槛从2008年的11290万元降到了2009年的10973万元,下降了317万元。说明去年下半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二)行业分析

1、煤焦类行业

就数量来分析,2009年度长治60强中的煤焦类企业在其中占据了25个席位,同2008年保持一致,相比于2007年的26家,就数量来看略微减少。但就营业收入而言,从2007年的320.35亿元猛增到2008年的468.52亿元,再到2009年的638.85亿元,连续两年的增长幅度分别为46.25%和36.35%,累计三年的增长幅度为99.42%;就净利润而言,2007年上榜的26家煤焦类企业净利润共计23.44亿元,而2008、2009年上榜的25家企业净利润分别为26.87和64.88亿元,三年累计增长达177%;可见,根据国家和省政府出台的节能减排政策,市委市政府针对煤焦类企业的有效调控并没有使行业失去活力,反而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率等手段,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规模。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观察,2009年长治市6家煤焦类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共投入近5.08亿元,相比过去的两年,长治市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有很大提高。可见,长治市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从表2、表3可以看出,煤焦类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比上一年度均有所降低,其中,煤炭行业为64.86%,焦炭行业为51.1%,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有所提高;企业的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比报酬率等三项指标均比上一年度有所提升,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大加强。

2、煤化工及金属冶炼加工类行业

从数量上看,2009年共有煤化工及金属冶炼加工类企业13家,比上年度增加了3家。从规模上看,2009年的13家企业共有338.17亿元的营业收入,比2008年10家企业的营业收入290.56亿元有所增加,净利润从去年的10.255亿下降为0.9亿元。主要原因是受2008年后半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深加工产品订单大幅度减少,导致该行业经营困难。但从总体上看,13家企业完成的销售收入占60强全部收入的29.53%,在我市依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见表4、表5)。

从企业性质看,13家企业中民营企业占了7个,占该类上榜企业的53.85%,说明我市近年来大力鼓励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3、电力、机械装备制造业及其他制造业

从数量角度分析,2009年长治市60强企业中有4家电力类企业,5家机械装备制造业企业,其他制造业4家,与去年基本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长治60强中上榜的4家电力企业的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比报酬率等三项指标均为负数,特别是净资产比报酬率-44.42%,表明企业利润出现较大幅度的亏损(见表6)。

从企业性质来看,在2009年长治60强中的9家电力及机械装备制造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家,股份有限公司2家,有限责任公司2家,相比2008年的11家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4家,股份制2家,有限责任2家),企业形式变化不大。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9年电力类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提高,企业对资产的利用率有所提高,盈利能力的三个指标都有所减少,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这从人均净利润下降也可以看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开工不足,电力需求降低所致。

4、轻工类行业

数量方面,2009年长治市推进新型工业化60强上榜企业中共有轻工业企业6家,其中新材料工业2家,农产品加工2家,生物制药2家,与2008年的5家相比,数量基本持平。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上榜的5家企业,除了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外,剩余4家再次上榜,说明我市轻工业行业发展较为稳定。

企业性质方面,外商投资企业一家,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两家,民营企业三家。可见,在山西轻工业行业中,受到了多方面投资方的关注,发展潜力巨大。

5、服务类行业

从数量上看,2009年60强中只有3家服务类企业榜上有名,相比于去年的9家企业,数量上有所下降。

从销售收入来看,2009年度服务类企业完成的销售收入占到60强收入的1.63%,比2008年的6.58%有所下降,进一步说明金融危机对长治市服务业的冲击。

(三)入选企业的构成分析

2009年60强企业中有46家企业仍是2008年的60强企业,地位相对稳定,排名大多都在新进入榜单的企业之前,说明60强企业结构渐趋稳定。

在今年入选的60强企业中,属于煤焦类企业的共有25家,说明资源型企业在长治市经济发展中仍占主导位置。2009年长治60强中煤焦类企业累计净利润达到64.88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近141%,说明长治市支柱型企业的盈利能力有了极大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的6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17家,比2008年的16家增加了1家,数量大抵持平,但规模有所扩大,在长治市经济的总体格局中占重要地位。

(四)不同县区的入选企业分析

    2009年60强企业分布仍以长治市的城区和郊区为主,其中,城区占据15席,郊区占据了11席,共占到了今年60强的43.3%。从新入选的15家60强企业来看,仍然是在长治市周边地区最多,城区为7家,郊区3家。表明工业新型化进程在不同县区发展并不均衡。

二、三年来60强企业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

从2007年开始,我们受长治有关方面的委托,开始做每年一度的推进工业新型化60强企业分析报告,今年是第三次。经过这三年的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基本结论:

(一)60强企业是长治国民经济的集中代表

从2007年作分析以来,我们注意到,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新面孔进入排行榜,当然也有部分企业掉出排行榜。我们注意到,2007-2009年连续三次入选长治市60强的企业共有41家,这41家可以说是长治市工业经济发展基础的基础。

特别要说明的是,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国500强中排名在前200名的企业,2009年以销售额352亿元再次蝉联第一,充分说明了它在长治经济中的地位。

(二)60强企业的发展规模在不断壮大

2007年,60强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为10亿元,2008年为15亿元,2009年达到了19亿元。资产总额从2007年的平均13亿元到今年的29亿元。

2009年长治市60强企业的人均营业额为61.48万元,人均净利润为3.36万元,分别高于2008年的同项指标9.59万元、0.76万元,说明长治60强企业的社会贡献能力越来越强,为长治市的发展和为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新型工业化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三年来,我们注意到,传统的以煤炭、焦炭、电力等为主的传统经济结构,正在向新型工业化体系转变。如2009年长治市新型工业化60强企业,分布于11个行业,除传统的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四大产业的36家企业外,新兴的煤化工、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工业、生物制药、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业等共有24家企业入选。

(四)60 强企业在县区分布并不均衡

从不同县区来看,我们注意到,不同县区入选60强的数量多少,基本上反映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2009年,入选60强企业最多的是城区,共有15家企业入选,占总数的25%;其次是郊区,占18.33%;再次是屯留县、襄垣县、潞城市、长治县,分别占11.67%、10%、8.33%、8.33%;之后是沁源县与长子县,其比例在5%-7%之间,其余各县区比例较小,均在5%以下。进一步可以看到以城区为代表的中部各县区在推进工业新型化过程中存在较大优势,占入围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他各区包括北部、西部、东南部,在入围总量上无明显优势,比例均在10%以下。

(五)循环经济稳步推进,节能降耗居全省前列

作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市,2008年《长治市循环经济实施方案》通过省有关部门批准后正式实施。完成了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化工、农业、再生资源利用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循环经济三年推进计划;2008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完成2.93吨标煤/万元,排名全省第四;单位增加值能耗4.39吨标煤/万元,排名全省第三,为近年来节能降耗工作完成最好的一年。

 

三、60强企业今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2009年8月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指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深层次问题,从长远讲,我们必须依靠科技和人才,必须在科技和经济发展中占领制高点,没有这一点,我们国家就缺乏竞争力。”金融危机告诉我们,长治工业新型化的发展,必须以科技创新作支撑,没有科技创新的转型,是低水平的、不可持续的、没有生命力的发展。因此,长治新兴工业化的推进,应紧紧围绕转型发展这一主题,从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入手,实现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创新驱动型转变。

1、政府层面

(1)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探索资源型城市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方面要用循环经济模式改造传统产业,建立企业、产业和园区三个层面的开放式循环经济体系,实现同质企业、链条企业集群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企业整合和重组力度,着力建设大型煤炭、钢铁、焦化、电力四大企业集团,培育壮大煤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中西制药、绿色农产品加工五大优势产业,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和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2)优化产业结构,降低工业能耗

充分利用当前经济企稳回升的有利形势,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大力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工业内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降低高能耗行业比重。加速发展新兴产业、低能耗产业,发展工业行业内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的发展目标。

(3)以人为本,确保安全生产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防止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特别是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由保障型向本质安全型过渡。

2、企业层面

(1)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曾经指出,“所谓经济危机,往往是落后产能之危、先进生产力之机,是抱残守缺之危、创新创造之机”。从历史来看,每一场大的危机通常都伴随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每一次经济的复苏,都离不开技术创新。克服金融危机的根本力量就是科技创新。60强企业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研发机构,加速科技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自主创新之路。

(2)加强自主品牌建设

尽管长治市的60强企业在品牌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看,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品牌还很少,竞争力不强。60强企业在做好品牌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品牌设计,科学进行品牌定位,有效利用整合营销传播,注重从服务方面获得超额利润。

(3)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经济危机中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保证现金流足以维持生产经营所需。企业应加强以现金流为核心的企业财务管理,增强自身的风险“免疫”能力。企业应结合近年来的经营发展和财务管理情况,理清经营思路,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利用充足的现金流,加大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投入,或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实现战略转型和扩张,真正地化危机为发展的契机。

(4)强化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本,是尊重与保障消费者价值的最大化。年初,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所谓 “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就是强调企业要守住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包括:守法经营,做合格的企业公民;诚信经营,做有道德的企业家;善待员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

3、社会层面

构造充分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的社会环境。通过政策和制度设计,鼓励最优秀的人才到企业工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予以重奖,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宽容失败、鼓励创新”,支持优秀企业家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促进长治优秀企业的健康成长。

附:长治介绍

长治古称上党,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旧府志曰“据太行山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因其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可望得中原”之说。早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神农氏炎帝就曾在这里尝百草、驯养牲畜、发展原始农业。殷商时期,长治是殷商王朝属下的诸侯国,史称“黎”。春秋时归晋。战国时期赵、魏、韩三家分晋,长治为韩国别都,称“上党郡”。隋开皇时改为潞州,后几经变更,唐时改为河东道潞州上党县。明嘉靖8年(公元1529年)改称潞州府,并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长治由此而得名。清朝时继旧制为潞安府长治县。民国初废道,长治改属冀宁道。民国19年(公元1930年)废道制,长治直隶省辖。1945年10月8日长治解放,1945年到1998年的50多年间,曾先后经历了作为山西省辖市由长治专区代管和晋东南行署隶属等多次行政区划的调整变动。现辖2个市辖区、10个县、1个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