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7)


  重庆最近一两年的很多事情都是走在中国很多省份的前列,勇于创新,敢于创新.

       重庆有一批敢做敢当的领导,有深入体察民情的领导.

       "小资"的重庆人走在未来发展的大道上.

       读点经典,又是重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一件很有意义的大事.静下心来让我们重读经典吧!

   重庆市委宣传部:

    生命有限,知识无限,人们在走完人生之路时,恐怕连人类知识财富的百分之一也未及领略,而当今工作紧张,能拿出的学习时间又十分有限。为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就一定要读经典,看精品,以便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

  经典应是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传世之作,而引领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共产党人,也在他们书写英雄史诗之时,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感人至深的文化经典。

经典释名

 

《陶渊明集》

 

《陶渊明集》是晋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集,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性成就之一。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曾祖陶侃曾为东晋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也曾担任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家族门第不高,到陶渊明时更趋衰落。陶渊明经历了多次的出仕与归隐之后,终于在四十二岁时,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从彭泽令任上归隐,从此躬耕自给,诗酒为乐,终老乡里。卒谥靖节先生。后世又称他为“陶彭泽”“陶靖节”。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五言诗。多年的田园农耕生活,使他创作出以《归园田居》《饮酒》等为代表的大量田园诗,作品“质而实绮,癯(qú,清瘦)而实腴(yú,肥美)”,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旷达的心境,形成以平淡自然、隐约闲婉为主的诗风,在唯美主义诗风盛行的魏晋诗坛开创了新领域,被奉为“隐逸诗人”之宗。当然,他的诗风也有“金刚怒目”式的慷慨豪放的一面。另外,他为数不多的文和赋,如《桃花源记》《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等,都是清新而有情致的传世名篇。唐宋以来,他被认为是中国诗史上的伟大诗人,仰慕其人品、模范其诗格者不计其数,影响极为深远。

 

 

 

 

《世说新语》

 

原名《世说》《世说新书》,唐代以来通名《世说新语》,是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一部志人小说。撰者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宋书·宗室传》说他“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此书可能成于众人之手。《世说新语》原本为八卷,今通行本为三卷,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三十六门。每门收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主要记载自汉末到刘宋时期有关人物品评、清谈玄言和言语应对故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所载言论或故事有的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等。一些晋宋间人物的故事,如《言语篇》记谢灵运和孔淳之的对话等,因这些人物与刘义庆同时而稍早,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

《世说新语》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魏晋时期士族的放诞生活和清谈风气,在中国小说中自成一体,号“世说体”,后代仿作很多。由于作者用清谈家的观点品评人物,所以存在一些消极因素;但也有不少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表彰善良的记述。全书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刻画人物的内在精神,意味隽永,主要反映了魏晋时期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读点经典7

■《老子》二则■

上善若水。[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3]夫唯不争,故无尤。[4](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5](四十八章)

 

【注释】

[1]这句说,具有最高的德行的人,其德行就好像水一样。

[2]这句说,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最接近于道。恶(wù):厌恶。几(jī):近。

[3]这句说,(上善之人)善于择地而居处,善于保持沉静之心,善于友爱待人,善于遵守信用,善于取得治绩,善于发挥长处,善于待时而动。善:善于。渊:形容心态沉静。与:与人相交往。治:治绩。能:长处。时:时机。

[4]这句说,只因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错。尤:过错。

[5]全句说,为学应当与日俱增,为道应当逐日减少。减而又减,达到不妄为的境地。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为学:求学。日益:每天增加,指积累知识。为道:求道,这里的“道”指欲望、感情等。日损:每天减少。无为:这里指不妄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1]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4]

 

【解题】

这是首送别诗。首联对仗工整,点明送别和赴任之地;颔联写与朋友别离在即,话题一转,只用都是天涯宦游人来宽慰和鼓励对方。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名句,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尾联收束全篇,劝慰朋友毅然动身出发,不要像小儿女一样哭哭啼啼,而应胸怀壮志,努力创业。此诗一洗历来送别诗的缠绵感伤,积极乐观,意境开阔,风格爽朗。杜少府:名不详。少府:县尉的尊称。之任:赴任。蜀州:一作蜀川,今四川。

【注释】

[1]城阙:指长安的城墙及宫门前的望楼,此处代指送别地长安。辅三秦:以三秦为护卫。辅:护持。三秦:泛指陕西关中地区。五津:指岷江从都江堰到犍为县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和江南津,此泛指蜀地。

[2]这两句说,朋友要去异乡做官,自己亦客游长安,同样是为了仕宦而离乡别友,离别的情谊也是相同的。宦游:为做官而奔走。

[3]这两句说,四海之内有一知心朋友存在,虽远在天边,也似邻居一样。比邻:近邻。

[4]这两句说,不要在离别的路口,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巾。无为:不要。歧路:分岔路口,此指分手之地。 

 

……………… 散·文·选·萃 …………………

1

■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1]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2]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

 

【解题】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赴洛阳应进士举,落第,于是漫游齐、赵(今山东、河南、河北一带),这首诗是游泰山时所作。泰山为东岳,杜甫近岳而望,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诗中描绘了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表达了自己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为本诗名句,饱含人生哲理。后人经常用来喻托不畏艰险,勇攀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注释】

[1]“岱宗”二句为自问自答,意谓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呢?泰山居齐鲁之间,峰峦青苍之色,齐鲁之外,还可望见。岱宗:泰山的别称。泰山为五岳之首,为诸山之宗,故称“岱宗”。夫如何:怎么样,这是在诘问自己。齐鲁: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县,山北古为齐国地,山南为鲁国地。

[2]“造化”二句:上句意谓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都赋予了泰山,泰山是天地间神秀之气的集中所在。下句是说泰山极高,山南山北,因之而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造化:指大自然。钟:聚集。神秀:神奇和秀美。阴:山北,指山后背日处。阳:山南,指山前向日处。阴处为昏,阳处为晓。割:分割。

[3]“荡胸”二句:上句意谓望见山中层云叠生,舒展飘拂,心胸像经过洗涤一般。下句谓凝神远望,目送山中的飞鸟归林。曾:同“层”。决:裂开,这里是尽可能睁大的意思。眦(zì):眼眶。

[4]会当:定要,将来定要如此。凌:登上。绝顶:最高峰。一览众山小:语本《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

 

 

 

 

读点经典

■《庄子》一则■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1];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2](《外篇·山木》)

 

【注释】

[1]醴(lǐ):甜酒。

[2]“君子淡以亲”二句是承上而言,意思是说,君子之交是以道相合,而不言利,故虽淡却亲;小人之交是以利相饰,而利不常有,故虽甘却有时而绝。

 

 

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散文选萃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辛弃疾

楚天[1]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2]落日楼头,断鸿[3]声里,江南游子[4],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5]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6]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7]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8]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9]

 

  【解题】

此词为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辛弃疾任建康府通判时写下的名篇。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作者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落日楼头”以下,词人自比为离群孤雁、弃置宝刀,英雄无用武之地,胸中郁闷可以想见。下阕用三个典故对几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陈述自己不会像张翰那样为了家乡美味就归隐故乡,也不会学许汜“求田问舍”,忘怀国事,从而表白自己收复中原、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最后叹惜流年如水,壮志难酬,流下英雄失意的热泪。全词曲折迂回地表达出功业未就的抑郁心情。建康:今江苏南京。赏心亭:在南京城西。

【注释】

[1]楚天:长江中下游一带旧属楚国,故云“楚天”。

[2]“遥岑远目”三句:意谓远山看起来,很像没人插戴的玉簪和螺旋形的发髻,可是却处处触发自己的愁恨。遥岑(cén):远山,指的是长江以北沦陷区的山,所以说远山“献愁供恨”。远目:远望。

[3]断鸿:失群的孤雁。

[4]江南游子:作者自指。辛弃疾家在济南,属于沦陷区;他客居江南,故称“江南游子”。

[5]吴钩:一种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看吴钩,是希望使用它立功的意思。栏干拍遍:“栏干”即“栏杆”,胸中有郁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抒发。会:理解。登临意:登赏心亭时的所思所想。

[6]“休说”三句:意谓自己不贪恋生活享受,不愿意学张翰那样忘怀国事,弃官归乡。季鹰:张翰字。据《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京城做官,见秋风起,便思念家乡吴中的鲈鱼,于是弃官归乡了。鲙(kuài):通“脍”(kuài),把鱼或肉切细。

[7]“求田问舍”三句:是说自己想求田问舍,却又害怕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耻笑;表示自己不愿意买田置屋,注重生活享受。求田问舍:买田置屋。刘郎:指刘备。据《三国志·陈登传》记载,许汜在天下大乱之时不问世事,忙于求田问舍。一次,许汜到陈登处做客,陈登很久不与他说话,自己坐在高凳之上,而让许汜坐在矮凳上。后来许汜将这件事告诉了刘备。刘备说:你在家国危难之时只顾求田问舍,所以陈登会那样对你。陈登对你还是客气的了,如果是我,我会坐在百尺高楼上,让你坐在地上。

[8]“可惜流年”三句:这是在自惜年华在国势飘摇中逝去,与饱经愁风愁雨的树木一样衰老了。流年:流逝的时光。忧愁风雨:忧愁国势飘摇于风雨之中。树犹如此: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桓温北伐时,路过金城,看到自己以前在此为官时种的柳树已经很粗了,于是感叹:“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树木都老了,人怎么能不衰老呢?

[9]“倩何人”三句:这是作者自伤英雄抱负不能实现,得不到同情和慰藉的感叹。倩:通“请”。红巾翠袖:指歌女。揾(wèn):擦拭。英雄泪:英雄失意的眼泪。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明·胡居仁自题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题署堂联)

  

罔违道,罔咈民,真正公平,心斯无怍;[1]

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

(清·武承谟题无锡县衙联)

  【注释】

[1]罔(wǎnɡ):不可。咈(fú)民:违背百姓。斯:这样。无怍(zuò):无愧。怍:羞惭。

 

醴泉无源,芝草无根[1],人贵自立;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2],民生在勤。

(清·程祖洛自题联)

  【注释】

[1]语出三国虞翻《与弟书》。醴(lǐ)泉:指及时之雨。雨水天降,故云醴泉无源。芝草:灵芝。

[2]语出《吕氏春秋·尽数》。户枢不蠹(dù):经常转动的门轴不易被蛀蚀。户枢:门轴。蠹:蛀蚀。

 

吃苦是良图,作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

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

(李甲秾[1]自题联)

【注释】

[1]李甲秾(18981932),湖南宁乡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曾率领农民自卫军参加沩山武装起义。回到家乡后,以教书为掩护,支持红二十五军第二师在湘中开展游击战争。1932年不幸被捕,惨遭杀害。

 

力求有功,方能无过;

必先去旧,然后立新。

(蔡廷锴自题联)

 

 

……………… 经·典·释·名 …………………

■《春秋》■

《春秋》是中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按年代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的历史大事。该书略有残缺,尚存1.6万多字。《春秋》依据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但记述范围却遍及各诸侯国,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天文、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是有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的原始记录,具有信史价值,这是中国史学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旧说《春秋》为孔子所著。但近代学者研究证实,应为鲁国历代史官集体编撰而成。孔子虽不曾编撰《春秋》,但讲述研习《春秋》却应肇端于孔子。《春秋》经文叙事由于过于简略,曾被讥为“断烂朝报”。汉以后,《春秋》被尊为儒家经典,在政治、学术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春秋》言辞隐晦,表述简约,给后人学习带来诸多不便。于是,很多学者为其著文诠释,以补原书之不足。现存最早的阐释著作合称“春秋三传”,即《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穀梁传》。《公羊传》的作者相传为公羊高,《穀梁传》的作者相传为穀梁赤,二书以问答的方式解经,重在义理阐释,史料补充很少,故而史学价值不高。《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丘明的著作,对《春秋》记事进行了详细的史料补充,弥补了《春秋》的不足,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左传》■

全名《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内传》。与《穀梁传》《公羊传》同为解释《春秋》的三传之一。《左传》是记载中国春秋历史的史学名著。司马迁和班固均认为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所撰,但不可信,其实际成书时间当在战国中期。战国中期,孔门后学以《春秋》为纲,依据《国语》和当时尚能见到的其他典籍,编成了《左传》这部中国古代编年史。从内容上看,不可能成于比孔子尚早的左丘明之手。但其主体部分可能是左丘明讲述的史事,因而最后的编订者才以他主名。

《左传》通过叙述春秋时的具体史事来补充说明《春秋》所记录的简要纲目。通过《左传》介绍的史事,能真正理解《春秋》标题目录的全部意义,所以《左传》和《春秋》,犹衣之表里,相辅相成。《左传》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还包括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等等。其中不仅有春秋时代的许多重要史事,还有前此的若干传说古史。

《左传》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

西晋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始将《春秋》和《左传》合编为一书,博采汉儒解说,考订异同,自成专门之学。其后,《左传》的地位逐渐超过《公羊传》和《穀梁传》。

 

 

 

 

 

经典语录

“腹有诗书气自华”。为提高我市干部的文化修养,在市委宣传部的组织下,我们编选了这套《读点经典》,内容主要是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经典文献中的名家名篇或格言警句,兼及外国作品。

在选录中,我们突出了励志、和谐、民生、为政、修养、勤学、艺术、智慧等方面的主题。为了便于编排,又将其分为经典语录、散文选萃、诗词撷英、楹联集锦、经典释名等几大板块。

本书以丛书的方式出版发行,每月1辑。

本书采用小开本,以便于携带。

为了方便阅读,对所选散文和诗歌部分的作者和题旨,我们作了简要的介绍;对较为生僻的语词,也作了简单的注释;通俗的字词,不再注释。

       

                   

 

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书香浓郁度,意味着这座城市,这个地区的文化品位的深浅和宜居度高低,更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都是感叹人生苦短而知识无限,同时也说明读书求知的重要和快乐。要读书,就要读好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外经典浩若烟海。我们的干部或因工作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1]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2]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3]

 

【解题】

19359月中旬,作者率领中央红军进入甘肃南部,10月上旬,突破了敌人的封锁线,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红军一鼓作气翻越了六盘山。10月下旬,到达陕北,胜利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词就是作者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抒发了作者彻底打垮敌人的坚强决心,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六盘山,在宁夏南部固原县西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险窄的山路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

【注释】

[1]望断:望尽。

[2]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屈指:计算。

[3]“今日”句:化用南宋刘克庄《贺新郎》词句:“问长缨何时入手,缚住戎主?”苍龙:一种凶神恶煞。长缨:长绳。《后汉书·张纯传》注:“苍龙,太岁也。”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方为凶方,因称太岁为凶神恶煞。作者自注云:“苍龙:蒋介石,不是日本人。因为当前全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不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