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择原理来看道与阴阳


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集中在道与阴阳。物极必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等等,是屡试不爽的中华智慧。今天我试从人择原理来分析道与阴阳。

人择原理,即因为我存在故而世界是这个样子,如果世界不是这个样子,我就没办法存在。举例来说,如果某人是男性,则他上朔1000辈都生了儿子,不管战乱、饥荒、洪水、瘟疫、贫穷,看上去是个奇迹吧。但是现在的中国人有一多半是男性啊。

人择原理是一个理论成立的强制性必要条件。

从人择原理出发,人能够出现,需要相对稳定和不断变化的环境。如果日日火山爆发、洪水海啸、小行星撞地球,人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是如果永远风平浪静,没有这些剧烈的变化,这个地球也许被乌龟主宰、也许被恐龙主宰、也许被猫科动物主宰,总归轮不到人。

所以,相对稳定是进化的必要条件,不断变化是进化的充分条件。稳定与变化的矛盾共同体,这就应该是宇宙之道。

要想相对稳定,任何一个事物都必须有正反两种力相互制约。如果只有一种力,一种趋势,则必然走到极端。比如温度,如果只有吸热,太阳越照越热,最后热到什么生物都生存不了。所以就安排了散热,地球吸收的热和散出的一样多,就维持了温度平衡。太阳照得到的那一半很热,太阳照不到的那一半很冷,所以就安排了地球自转,通过快速自转来平衡热吸收。同时还安排了大气,来缓冲热量的释放。赤道上非常热,两极非常冷,所以安排了倾角与公转。等等等等。

一个事物的正反两种制约力,中国人称为阴阳。稳定即平衡,阴阳的平衡。为了宇宙稳定需要,所有事物都有阴阳,同时阴阳要不断转换。而某个事物的阴面或阳面,也需要相对稳定,因而也有其阴阳两面,依此分割,直到宇宙的最小单元。

宇宙的最小单元,其阴阳必然居于一体,时阴时阳,方能实现平衡。这种阴阳转换,数学上通过旋转来实现,这个旋转不是发生在实际空间,而是在一个虚拟空间,数学上称为相空间,这一最小单元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称为相位,反映在实际空间上,是波动。

大的系统的波动周期,一定是其构成成分波动周期的公倍数。那个最小单元的波动周期,决定了整个宇宙的韵律。

道,即阴阳平衡,阴阳转换。中国古典哲学认为这是个完美的理论。包括经典物理学也这样认为。类如火山喷发、小行星撞地球之类的事件,看似偶然,其实从整个宇宙的运转来看,是必然的,是量变到质变的阴阳转换。人们认为一切皆可预测。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图景啊!

可惜,这个图景不符合人择原理。如果没有人的参与,宇宙是可以精确地按照我们的预测来运行。但是有了人的参与则完全不同,因为人是有变通能力的。如果我们预测出明天哪条路塞车,人们就会避开那条路,结果就不塞了;如果我们预测出一场空难,那么航空公司会取消这个航班,空难就不会发生了。所以,人择原理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一定是不可预测的,必须不断地有意外。大多意外是由小到意外积累出来的,最终意外必然落在最小单位上。

从数学上说,意外是偶然性,是概率事件。量子物理已经证实,粒子的运动是概率事件,根本无法预测。我们宏观世界的可预测性,是因为无数个粒子构成的整体,概率统计上具有极大的稳定性。有些稳定到宇宙死亡之前不会改变。比如我们从来不担心房间里的空间都跑到一边去,让我们窒息而死。其实这个概率是存在的,只是它太小了,小到宇宙即便生死亿万万次,也不会发生一次。

意外或偶然性或不确定性,是这个宇宙的源动力之一,是维持宇宙不断发展不会死亡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人类美好未来的希望。

但是,换个角度看,人的思维是这个宇宙最大的偶然性。人的思维变化导致了事物发展的变化,是在阴阳变换基础上事物发展的源动力。这一思路宗教早已发现,正所谓业因果报。人的思维、言语、行为必然会对世界产生影响,并经过阴阳转换最终作用回自身。

结论:阴阳,转换,偶然,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