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申纪兰到倪萍,咋一脉相承只说“好”?


全国政协委员倪萍很自豪“在大的会议上举手表决时我从来没有反对过或弃权过”。倪萍说自己热爱这个国家,从不弃权。她认为目前这个阶段,“要是你想不出比它更高的招,你就应该拥护”。

记得一年前,世界民主政治的神话、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奇迹、中国唯一连任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80岁高龄的申纪兰老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自豪地说,我非常拥护共产党。当代表就是要听党的话,我从来没有投过反对票。

在申纪兰老人和倪萍大姐的潜意识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投反对票”就是不爱国、不听党的话,可她们却忘了自己作为民意代表的职责,因为需要表决的事项,就还是处于“需要商量”中,而在表决的时候,“投反对票”也是一种表达民意的行为,审议工作报告权、质询权、建议权等,都是宪法赋予你们的监督权力,负责任地投反对票,也是爱党、爱国行为。

如果大家都是只会投“赞成票”,那“两会”又何必设“表决”这一环节呢?

我们再来看看温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申纪兰老人和倪萍大姐也一定是投了赞成票,但不知道您二位注意到了温总理“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没有?从一定意义上讲,“两会”也是党和国家在创造“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的条件之一,因为只有让人民有充分的表达机会去批评、监督政府,才能实现“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愿望。

可惜的是,“申纪兰老人、倪萍大姐们”并没有珍惜国家给她们创造的条件,她们更多是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身份,看成是国家给予她们个人的荣誉,而对“责任”却没有多少认识。

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分责备她们,她们也是无辜的。

如申纪兰老人这样的政治奇迹,恐怕只有在中国才有可能创造出来。申纪兰老人“从不投反对票”其实十分正常,因为她的政治生涯中,就有漫长的“不正常”时期,如果她投反对票,早就不可能连任了。可在政治生活正常化的今天,继续让如此高龄、没有多少文化的老人来参政议政,山西真的“没人”了?

而如倪萍、刘翔这样的政协委员,其实更是“政治花瓶”,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虽然高,但参政议政的意识却可能不强,或者参政议政的精力不够。他们在“政治协商”中成为政协委员,也暴露出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目前还存在着不小的漏洞。

笔者以为,某地区议员在议会上“仍鞋子”,比百分百举手投赞成票要真实得多,也负责任得多。

其实,中国“从未投过反对票”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该是多数,申纪兰老人和倪萍大姐只是因为自豪才说了出来。

而从连任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到新生代全国政协委员倪萍,如此一脉相承地“从未投过反对票”的现象,表明中国的“表决机器”,还是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