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城市居民的“公共意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开幕在即,全世界的目光继2008北京奥运之后将再次聚焦中国。
对中国来说,这是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国既有悠久历史文化又有现代文明成就的机会。从目前各方面反映来看,中国展区的硬件环境是美轮美奂的,其他各国的展区是各具特色的,上海欢迎国内外参观者的热情也是高涨的。如果我们做一下换位思考,作为一个国外的参观者来到上海,同时可能还要到中国其它地方浏览和参观,目光不仅仅停留在世博会短暂的浏览上,可能更多地与各地的环境以及中国老百姓接触,更想知道今天的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人的精神文明程度是否也像物质文明那样高速的提升?如果两者的差距很大,或是说接触到的还是国外媒体宣传报道的种种不文明的现象在中国依然到处可见,世博会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可能就会大打折扣,就会带着遗憾和不舒服的感觉回到各自的国家,将坏的印象带给家人和朋友。毫不避讳地说,在中国的城市里、在我们的周围,确实存在着一些令人不舒服的现象,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城市居民的“公共意识”上。下面,我们就日常生活经常遇到的一些“公共意识”问题例举一下:
一、排队
排队是我们中国城市里最司空见惯的。上公交车要排队,坐火车、地铁购票要排队,上下楼坐电梯要排队,在超市购物结算时要排队,参观上海世博会可能会有更多的地方要排队,等等。排队不是中国的专利,国外也有排队,但排队的表现则大不一样:
1、        耐心不一样。在发达国家里,人们对排队表现非常有耐心,一是晚到的很自然排到队尾,二是与前后的人都保持一个距离绝不“贴身”,三是看不到“夹塞儿”。中国城市居民的排队情况往往是人贴人地“前挤后拥”、“争先恐后”,一窝蜂拥挤的现象屡见不鲜。
2、        对待老弱病残的态度不一样。在发达国家里,大家对老弱病残都有照顾的意识,都很礼貌地让他们到前面去。同时,老弱病残也不是“以老卖老”,对礼让做出感激的表示或是礼貌地谢绝仍然自觉地去排队,体现了一种互敬互爱、互谦互让的社会风气。这在中国很少见。
二、坐电梯。
城市里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商场、写字楼、住户,电梯作为室内交通工具已经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等候和上下梯也有个公共秩序和规矩问题:
1、         侯梯。在国外,人们都是在电梯门的左右两侧等待,留出中间通道供下梯的人顺畅出梯,既秩序井然又节省了上下梯的时间,而不是像我们这里,大家拥堵在电梯门前,电梯一到,外边的人不等梯内的人出来就一窝蜂地往里进,里边的人需要拼着命地往外钻,不但秩序混乱,实际上也增加了上下梯的时间,使人觉得很不文明
2、         在电梯里。在国外,高楼层下梯的人进梯时自觉地向里边走,越高下梯的越往里走,而且都给电梯按键板让出空间以便他人按键,很自觉。在我们这里,不论高低楼层下梯,都拥堵在梯门和按键板处,往往出现电梯一停外边的人拥着上,里边的人拥着下。尤其在夏天,人拥人,汗臭扑鼻,令人很不舒服。特别令人不能容忍的是,还有人在电梯里抽烟,这样狭小的空间污染既重又有引起火灾或烫伤别人的危险,而中国人向来没有站出来公开指责不良行为的习惯,致使不良风气得不到及时的制止和纠正。
3、         对于一部有二、三十层楼的电梯而言,五、六楼以下楼层的人员本可以走步行楼梯下楼,许多人不是,非要等电梯下楼,使电梯层层停梯,大大降低了电梯的使用效率。这种人甚至多数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不仅是一种懒惰,更是不行方便于他人的表现。
三、乘电动扶梯
中国城市里电动扶梯越来越多,商场、超市、地铁、车站、机场甚至街心交叉路口,比比皆是,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国外,人们上了电动扶梯,都自觉地靠扶梯右边站,将左边留出来一条路,供那些例如赶火车时刻、寻找丢失孩子等有急事的人上下赶路用。在我们这里,根本就看不到人们有这个给别人提供方便的意识和习惯,只要一上扶梯,随便站,左右都堵上,有人遇到急事干着急没办法。
四、在地铁站候车,明明地上画着中间下车道、两旁上车道的箭头标志,人们似乎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列车一进站,都拥堵到车门处,上车的往里拥,下车的往外挤,争先恐后的劲头很难让人与廿一世纪的文明人联系到一起。
五、在地铁和公交车上,争先恐后地抢座位是司空见惯的事,给老弱病残妇孺让座的可以用“”十分罕见”四字来形容。
六、开汽车
现在中国城市居民私家车越来越多,没有经过严格课班训练或是“生手”越来越多,从开车到停车的乱象也随之而来:
1、在街上行驶,不按交通信号灯、行驶线规规矩矩开车,你争我抢、强行变线“夹队”,不管前后左右路况突然停车(出租车此种情况居多),年轻人飙车、“低音炮”满街喧闹等等,交通秩序有朝着越来越混乱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2、日间按照信号灯行驶,夜间就不管不顾了,夜间闯红灯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3、夜间在城市街道上行车将远光灯常开着,晃得对面相向行驶的司机睁不开眼,这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危险。这种人在只顾自己个人安全的同时,也赢得了别人的骂声。如果这种人不懂得行车的公共规矩尚有情可原,但个别人是明知会给对方造成危险却偏偏要这样做,这就是道德问题了。
3、在街道上随便停车,停在供人群和自行车通行的拥挤小道上,停在商铺的门口影响商铺营业的,停在公交站上影响公交车停靠的,停在别人停的车车尾堵住别人开不出车来的,甚至在道路中央见到熟人即刻停车聊天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4、在小区里无序停车,有停小路左边的,有停小路右边的,有停在小区花园进出口让老人们无法进入的,有将车停在拐弯处使别人的车很难拐弯的,还有将小区唯一的车辆通道给堵死使其它车辆进不来出不去的。应当指出,我们城市有许多小区对车辆停车没有统一管理或是划出停车线规范一下停车人的行为,由此产生小区居民与车主的争执争吵的现象也有上升的趋势。
七、情侣们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亲吻或做出种种过分亲昵的动作,这在开放程度很高的国家里的公共场合也很少见到。听到在津的韩国留学生说:“这种情况在我们韩国极其少见。如果我们年轻人这样的话,马上会有长者上前来指责我们。”
八、饭店就餐
中国高档一些的饭店用餐环境普遍比较好了,中档以下的饭店里的喧闹声仍然较大。中国人对热热闹闹的感觉自然是良好的,但在公共场合还是避免喧闹为好。创造一个安静的、和谐的用餐环境对每位客人来说都是一种享受。下面一些现象最好能够避免:
1、      劝酒,幺五幺六、扯着嗓子地喊,醉酒的得意忘形、手舞足蹈,旁观的人嘻嘻哈哈、捧腹大笑,一片喧闹,小声说话听不见,只好大家都大声讲话,形成一片喧哗之声。
2、      对服务员呼来唤去,厉声厉色,摆大爷派头,毫无人格尊重而言,这对于长久受“人人生之平等、人要互敬博爱”思想观念影响的外国人来说特别看不惯。
3、      一个人抽烟不过瘾,拉着大家一起抽,饭店里烟气、酒气混合在一起,乌烟瘴气,令人透不过起来,对大家的身体健康也极其有害。
在国外的饭店里,朋友聚会也好、家人团聚也好,或者安静地用餐,或者互相探身靠近一些悄悄地说话,生拍打扰别人。在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一个一、二佰人的公共食堂,既无喧哗也无杯盘之声,非常安静,尽管当时国家很穷,但人们的精神面貌却给人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优雅的环境加上人人举止文明,给人一种恬静和享受的感觉。
以上种种现象,都反映我国城市居民的公共意识尚待提高。个性的开放是以不影响公共道德、行为规范、社会文明为前提的。如果个人在公共场合的行为不但不打扰别人,同时还考虑到如何给别人带来方便,文明的层次就会更高。如果绝大多数人都按照文明的方式生活,个别人不文明的举止就会自惭形秽,逐渐得到文明的同化。反之,大家都按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方式行事,对带头破坏公共道德和公共场合规范的行为也无人制止,结果,物质生活现代化了,人的文明程度还停留在中世纪的水平,迟迟得不到进步。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媒体往往注重于高楼大厦、花园美景的宣传,忽视对城市居民文明行为方式的教育和引导,至今没有看到一部指导性的电视公益宣传片在我们的媒体上公开的宣传和播放。

  我们讲公共意识要提高,不是为了给外国人看的,是现代文明社会对人们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即使为了给外国人看,也没有什么不好,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国人那种“老坦儿进城、身穿条绒、没有厕所、旮旯也行”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世界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我们中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