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区布局“双核五带”八大产业


  成渝经济区布局“双核五带”八大产业



  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翼之后,成渝经济区将成为我国第4个大都市区,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即将从政府间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川渝两地在资源、劳动力、市场、资本、生态等多个方面有着高度关联性,成都和重庆,两个相距不远的大城市,从产业布局、交通、商贸、资源、旅游以及投资等各方面来看,都有着巨大的互补性;将成渝经济区建设成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个重要增长极,对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大开放,推进全国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以及促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成渝经济区规划初稿提出,成渝经济区包括重庆31个区县和四川15个市,区域面积20.6万平方公里,2008年户籍人口为1.016亿。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地区经济最发达、经济密度最高的地区。区域经济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2倍,是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14倍,2008年,实现GDP14041亿元,占川渝两省市的79.8%、西部的24.1%、全国的4.7%。这里资源要素富集,水资源、天然气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天然气储量占全国的60%以上,铝土矿与硫铁矿储量分别占全国的1/4以上,铜矿储量占全国的1/3,中药材产量占全国药材总产量的1/3以上,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基地。

  成渝经济区“双核五带”布局是:

  重庆发展核心:包括重庆主城九区,打造国际大都市。

  沿长江发展带:以主城区为中心,长江黄金水道、公路、铁路为纽带。

  成绵乐发展带:以成都为中心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城市集聚带。

  成都发展核心:包括成都五城区等,打造高度国际化的大都市。

  成遂渝发展带:培育成为联接双核的新型经济带。

  渝广达发展带:建成东北部重要的经济增长带。

  成内渝发展带:以成渝铁路和高速路为纽带,要建成联接双核的重要经济带。

  八大支柱产业支撑成渝经济区发展:

  全国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民用航空、航天研发制造基地,将在重庆布局直升机生产,建设国家直升机生产基地;加快发展冶金和材料生产;国家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和盐化工基地;做优做强轻纺食品产业;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建立以生物制药为重点、化学原料制药为基础、地道药材为特色的产业体系。

  成渝经济区的发展5大定位:

  包括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建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区域;西部地区重要的产业集聚区,打造国家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形成若干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的先进制造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建设体系健全、辐射西部的现代服务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保障区。

  内生增长动力强劲:从资本角度看,成渝经济区正成为内外资集聚和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区;从劳动力角度看,作为过往劳动力主要输出地的成渝经济区,拥有大量的熟练技能劳动力是一个明显优势;从资源禀赋角度看,川渝地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传统工业生产以中上游产品为主,有利于下游转入产业的原材料就地采购以实现成本优势。

  政策扶持密集推出:川渝地区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及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络,具有成为新经济增长极的极大潜质;此外,艰巨的灾后重建任务也亟需四川地区能培养出内生经济增长点以加快经济复苏进程。因此,近年来中央对川渝地区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渐提高,将成渝打造成中国西部经济核心的政策意图已愈加明显。

  成渝经济区地处四川盆地的盆底和盆周部分区域,涵盖了四川和重庆主要的城市群和产业聚集区,面积20.6万平方公里。经济区北接陕甘,南连云贵,西通青藏,东邻湘鄂,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区域,是西藏、青海、甘肃、云南、贵州等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引领西部加快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区域,是增强国家发展动力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在西部,乃至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渝经济区先后被定位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成渝经济区,能量有多大?

  建立川南经济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论成渝经济区形成及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