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两会”弄成广告平台


3月12日,《东北网》一篇题为《严琦透露关闭网吧提案使陶然居增值5亿》的文章披露,来自重庆的全国政协委员、陶然居饮食集团老总严琦建议关闭网吧的提案已经引发轩然大波,网友激烈反对,各界批评如潮,严琦的陶然居公司网站也屡屡被黑。

可面对这样的局面,严琦本人并不苦恼,甚至窃喜。全国政协委员韩方明在人民网微博上透露,3月10日晚,“一众人马应邀去严琦委员的陶然居晚宴,席间她对关闭网吧的提案颇为沾沾自喜。又称她的陶然居品牌由此话题增值五个亿。”

是否能增值五个亿,那倒不一定,但由此“雷案”而让其所在公司的品牌增值,这是肯定的。

笔者以为,严琦“雷案”的广告效应或许并非事先策划,应该是“无心插柳”,严琦事先对这样的结果并无预知。因为这一“雷案”如果是网络推手的精心策划,那策划人一定是旷世奇才。

但也不能排除某些代表、委员有意提“雷案”为自己或自己的企业做宣传。如自称“提案大户”的张晓梅委员,作为《中国美容时尚报》的社长兼总编,也是围绕自己从事的行业不断提出“雷案”,由她起草的《实施家务劳动工资化》、《以女性精神应对经济危机》、《建议将“三八”妇女节改为“三八”女人节》、《女性经期应有法定休假》等提案,当然都是相当雷人;连《设立爱乳日,保护女性乳房》这样令多数女性难堪的话题,也能堂而皇之地带入全国“两会”,炒作、为自己企业宣传的嫌疑应该难以排除。

因为“两会”代表、委员都是来自于各个不同的地区、产生于不同的界别,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说话本也无可厚非。但这些代表、委员们也都是生活在老百姓当中,长期受到中国道德、伦理及风俗习惯的影响,提出一些不但令草根们费解,更让精英阶层大跌眼镜的提案,不是炒作又是什么?

就严琦的“雷案”而言,其广告效应是极其明显的,但对“两会”在社会的影响却是相当负面的,连参会的政协委员也因看不下去而在自己的微博里发表打油诗:“开会想赚钱,居然还陶然。雷人为利己,未免太厚颜。”更为严重的是,严琦无论是有意或无意地如此一炮打响,难保明年她还要提出更“雷”的提案以获取更加轰动的效应,更无法排除其他企业界委员、代表们去纷纷效仿。

如此一来,全国“两会”也就成了“资本”家们发布广告的平台了。

由众多“资本”家委员、代表以“雷案”方式博取广告效果,社会最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的代表、委员产生机制是否存在着漏洞?  


我的相关文章:
“8成是无理访”,宿迁难道多刁民?
“先谢国家再谢爹妈”,你不挨骂谁挨骂?
从申纪兰到倪萍,咋一脉相承只说“好”?
“让老公发工资”,是误读法律的产物
新闻链接
政协委员称严琦建议关闭网吧使陶然居增值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