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遭遇史上最大规模的召回事件,使丰田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甚至是生存危机。在度过中国传统元宵佳节的第二天,丰田公司社长丰田章男正式向中国消费者道歉,并做出相应承诺。
丰田召回事件,对于国内摩托车企业带来了警示。随着中国摩托车产销连续成为世界第一,任何一个厂家生产的摩托车都有可能出问题,而且产销量越大,风险越大。
目前召回制在摩托车行业尚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召回的标准也是自己制定,兼监督和执行职能于一身,这就会给人产生责权不明的印象,这样的召回制的可信度究竟多大,答案未知。再说,有人认为摩托车召回制度不符合中国国情,主要是因为摩托车行业实行的是政府部门管理体制,摩托车厂家能否生产新产品,是由项目管理和公告管理决定的。其实,实践已经证明,这种行业管理的效果和实际希望还有一段距离。
相对于欧、美、日等召回制度相对完善的国家,中国实行的是非强制召回。意味着摩托车产品是否召回,以及召回范围,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厂家的觉悟。所以,在没 有“大棒”的前提下,厂家不拿召回制度当回事也就不奇怪了。有些企业甚至拿召回制度作秀,如只有几辆车有问题时,就大肆炒作自身的召回行动,以彰显自己多么对客户负责,而当有成千上万辆摩托车都存在诸如漏油和安全隐患等问题时,则搪塞推托,通过公关公司等,选择私下解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张大虎先生曾告诉记者,目前中国摩托车行业还没有发展到召回这一阶段,现在行业内的厂家有188家,统一管理比较困难,政府还没有出台这方面的政策。如果企业自己做标准,自己执行,可信度到底有多大,还要进一步观察,最起码目前国家质检总局没有这方面的政策。
为此,笔者采访了国家发改委新品审查组专家得知,尽管我国现行的检验制度和国外的型式认证制度很接近,但是目前在中国摩托车行业实行召回制度目前时机还不是很成熟。现在行业的利润比较薄,各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份额,竞相压价,虽然目前由于实行了欧三标准,企业利润空间有了一点回升,但是涨价后的摩托车能否被市场接受,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由于没有丰厚的利润保障,企业如果回收缺陷摩托车,费用该如何承担。中国摩托车企业动辄100万辆以上的销量,如果真的实行召回,可能会使很多企业处于万劫不复之地。
召回,到底离中国摩托车行业还有多远?随着消费市场的成熟,这个问题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