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代尔和克鲁格曼的“不可能三角”理论
在此之前我们先搞清一个理论基础——“不可能三角”理论——最先是由“欧元之父”蒙代尔提出的,随后克鲁格曼在诸多的经济学论文中提及这个理论,而蒙代尔和克鲁格曼都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这个理论的有效性自然在我们有限而肤浅的知识水平下不可置疑。
这个理论的观点是,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拥有“资本的自由流动”、“汇率的稳定性”以及“独立的货币政策”,只能同时拥有其中两项,下面简要说明一下为什么。
如果一个国家需要资本的自由流动和独立的货币政策,那么这个国家在其货币政策的影响下货币量将时多时少,而资本入能够自由流动,在货币量多的时候可能本国货币将流出,而货币量少的时候可能国外货币将流入,因此势必涉及本币和外币的兑换过程,因此汇率也不能保持稳定,汇率只能市场决定。这是美国、日本、欧元区、英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所采取的模式。
如果一个国家需要资本的自由流动和稳定的汇率,那么这个国家的汇率要维持稳定一是在资本自由流动的基础上由央行实施对冲,以达到汇率平衡,但这几乎不可能,央行的外汇储备不可能足以抵御每天都在流动的资本,一旦出错就会造成沉重的打击,比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这个情况下这个国家将选择盯住某一种货币,比如人民币盯住美元,而美国改变货币政策后两国货币量的比率将改变,因此汇率不能够保证,所以中国将跟随美国货币政策,让两国货币量回到此前的比率,目前采取这个模式的是中国香港。
最后一种是放弃资本的自由流动,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除了朝鲜、古巴这些国家,都不会选择这样模式。以朝鲜为例,如果货币政策独立,货币量随意改变,那么很显然货币不能买卖才可能保持汇率的稳定,而因此失去的是贸易,为何朝鲜落后——没有贸易!如果不是朝鲜在战略位置、意识形态以及矿产资源上对中国有利的话,中国也不会涉险和朝鲜这样的国家进行合作。
而中国采取的是怎样的模式呢?据我观察,在目前事实上盯住美元的基础上,实行了有限制的汇率浮动以及有限制的资本流动,因此中国的模式比较高端,这三个项目中国同时拥有又同时不完全拥有,因此我们看到中国会时不时调控存款准备金率,但不会轻易动利率;也可以看到中国主权资本和国外热钱在中国进进出出而又要获得QDII和QFII资格;而汇率也在某一个价格基础上上串下跳。而这三项中国最看重那一项呢?
在此提出一个问题,对于中国这样发展中国家,稳定的汇率比较好还是浮动的汇率比较好。答案是稳定的,因为中国主要靠出口支撑经济,如果汇率不稳定,做生意就非常不利,对于国外的进口商来说,稳定的价格远比不稳定的价格比较好测算利润,而中国卖出的都是低端产品,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可轻易制造的,因此中国必须稳住汇率才能和这些国家竞争,同时欧美发达国家为什么能够舍弃稳定的汇率,那是因为他们的产品和理念是领先全球的,价格不稳定,你也要买,而换来独立的货币政策也可以支撑其经济独立性,比如美国可以控制美元汇率输出通胀减轻债务,当然这已是题外话。
中国的二元化经济
我们在探讨“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前还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中国经济的二元化,我将中国经济简单的分为两层,如下表:
|
成分 |
占据的行业 |
数量占比 |
解决的就业 |
财富占比 |
利润分配 |
上层经济 |
国企、央企、政府机构 |
能源、金融、通信、交通、矿产等 |
大胆估计20% |
大胆估计20% |
保守估计80% |
保守估计80% |
下层经济 |
民企、私企等中小企业 |
衣服、裤子、鞋、扣子、玩具、小机械 |
保守估计80% |
保守估计80% |
大胆估计20% |
大胆估计20% |
这个分界太过明显,民营企业的“思想家”冯仑曾撰文认为,“民营资本从来都是国有资本的附属或补充,因此,最好的自保之道是远离国有资本的垄断领域,偏安一隅,做点小买卖,积极行善,修路架桥。面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只有始终坚持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替代、附属而不僭越的立场,才能进退自如,持续发展。”试问这里面透着多少无奈?
其中上层与上层之间是假装竞争实则合作的关系,好比中国移动出了一个流氓话费套餐,增加了收入,中国联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于是也出台一个流氓套餐;又好比中国人寿出了一个条款复杂的险种,并依靠地毯式的推销提高了收入,平安人寿看不下去,推出一个更复杂的险种,用更夸张的推销方式抢占市场。看起来是在竞争,其实是合起伙耍流氓,最典型的莫属中石油和中石化了,这两兄弟的事迹应该不用再赘述了。
而上层与下层之间是排除于收编的关系,那些上层看不上的行业、利润小的行业当然直接被排除,小散你们自己玩吧,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关键行业有小部分民企进入,但是这些企业一旦有了发展,很快就会被上层企业靠政策或权利收购。比如去年山西煤矿兼并事件,国有背景的行将就的木常年亏损的煤矿居然可以兼并一些盈利稳定、工作有效率的私有煤矿,从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国进民退”的担忧。
下层与下层之间却是赤裸裸弱肉强食的世界,由于行业限制,我做鞋你也做鞋,这就看谁更会营销了,所谓商场如战场,我认为在中国的下层经济的小企业竞争中,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本来蛋糕就不大,还要浴血拼杀,当然也不乏吉利这样比较争气的企业,不久前收购沃尔沃成功,不能不说是私企的一次胜利,当然未来吉利会不会被上层相中,还有待观察。
而上层当然也有能力对外投资,但是我们不时会看到,某某企业海外套保严重亏损,某某企业海外投资被深度套牢的新闻,而他们亏损了怎么办呢?回到国内搜刮下层,这里再次点名“石化双熊”。
总而言之,上层对下层的关系就是“搜刮民资民膏”。而且这个局面目前很难改变,纵然中央这两年出台了无数看上去利好下层的政策,但均治标不治本,比如家电下乡,搞了快一年有什么结果?这是小的,过去医改、房改、教改又是怎样一个结局?想让下层在市场经济中得到利益的初衷不假,但上层不愿放权,既得利益层紧握资源,结果这些看似帮助下层的改革无一例外都成了上层更加放肆大胆搜刮下层的手段。
如果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的概念几乎炒作了半年之久,如果真的如外界舆论所言,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那为什么中国迟迟不展开升值步伐?难道中国人傻?
如果人民币升值,从最简单的逻辑来看好处是提升人民币购买力,坏处是让出口受创。而“对外升值、对外贬值”中“对外”什么意思?——有多于的人民币可以进行对外购买的可称之为“对外”,“对内”当然就是无法“对外”的人,而上层与下层财富、利益分配的严重不平衡,让购买力增加的好处几乎被上层独得,而下层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从刚开始的“不可能的三角”我们看到,如果人民币升值,等于中国放弃了汇率稳定,而换来的是独立的财政政策和更加自由的资本流动,而升值的本身就是人民币总量的减少,换句话说就是收紧货币政策,而此时利率上升,下层企业融资再次遭受沉重打击,而上层因为本身就存在余粮,还可以从外部对冲;同时人民币的升值打击出口行业,但那些处于上层的出口企业同样有余粮度过难关,但下层的出口企业只有停产、倒闭或裁员,从而导致失业率下降,失业率下降直接导致收入降低,然后同时又面临着紧缩的信贷环境,新的工作找不到,最后下层经济面临萎缩。此时上层却可以从外部收购相对便宜的投资资本,无论是用于生产的机械还是资源更或者是人力资本,对上层来说,人民币升值减小了他们的生产成本,然后在成本更低的环境下继续搜刮下层。如果下层经济面临崩溃,上层搜刮不到民脂民膏,很简单,大举投资修路修桥修隧道,GDP一样可以继续亮眼。
而这只是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而资本更自由的流动呢?我们回顾一下2005年汇改之后,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就知道热钱流入的速度了,整整两万亿美元,美国救市都才用了7000亿美元,如果再度启动升值周期,难以避免热钱再度滚滚而来,但是注意热钱流入后换来的人民币不是在上层也不是在下层,而是在一个外来者,他可以干什么呢?结合国务院对房市的沉重打压,这些热钱只会说两个字:“thank you!”。而上层倒还可以去国外买些资产回来对冲,但下层呢?
这就是我们一直说的:“对外升值、对内贬值。”下层经济难以承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坏处,面对不得已的货币化收缩以及资本更加自由流动后带来热钱可能带来的新一轮通胀——“对内贬值”。
而这其实早已在中国出现过一次,我们回顾一下2005年开始的汇改,美元兑人民币一路从8元跌至目前6.8元左右,期间沿海小厂倒闭了多少?去年的民工回乡潮和今年的用工荒暗示着什么?此外,细心之人可以发现,2005年之后,社会动乱次数越来越多。而在上一次升值周期上层已经得到了不少好处,我们发现在沿海惨淡经营的局面下,2009年世界500强又多了许多中国企业的身影,而他们就是我所谓的上层人物,而2008年唯一以民营企业身份进入世界500强的联想此刻已经销声匿迹。然而在这期间流入的热钱将通胀推升到了什么程度大家应该记忆犹新,独立货币政策实施错误连连,若不是次贷危机持续恶化,美元大幅贬值,人民币赶紧盯住美元,2007年的通胀不知何时才会结束,但无论如何民营资本怨声载道,下层经济至今都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购买力降低所带来的压力——而这期间人民币确实在升值。
如果现在再度受外界压力让人民币升值,我们会面临怎样的困局?
然而更残酷的事实是人民币确实应该升值,中国持续了这么多年的经济增长,如此巨额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凭什么不涨?中国经济总量已是世界第二,而远远落后于中国的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英国的货币几乎和美国平价,人民币凭什么还这么低?当然这样的比喻不恰当,但是可以从侧面反映人民币确实被低估。因此如果人民币迟迟不升值,带来的可能是更加严重的国际压力和贸易摩擦,极度依赖贸易的中国如果自废武功,即便上层经济也会遭受打击。
目前中国面对国际压力虽然口硬得紧,但是在国内还是在通过一系列措施缓解“对内贬值”的矛盾,比如最近的重拳压低房价,进而达到推低通胀的目的,如果通胀水平能够降低到下层经济能够接受的水平,未来人民币可能升值所带来的矛盾就可能大大降低,但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如果在通胀水平压低的情况下,人民币开始升值,但根据我们“不可能的三角”理论,难以防止热钱流入,这部分热钱很可能重新推高通胀,对于下层来说只是从一个火坑跳进另一个火坑。
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让下层更多的进入上层所独占的领域,提高全国人民分享财富蛋糕的机会,让下层80%的人收入能够升高,升高到能够“对外升值”的地步,这个时候,即便热钱跑来中国大肆炒作,中国人也可以组建自己的对冲基金去阻击其他国家,而不是现在这样尴尬的面对人民币问题。但我们同时也看得到既得利益层对利益的放松是多么的困难……结果会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