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墙式管理其实就是麻烦大众方便自己
短短两天,原本默默无闻的大兴区西红门镇老三余村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一切,只因一项措施的出台:作为流动人口倒挂村,警情高发、环境和治安情况差,将实施封闭式管理。建围墙、安街门、设岗亭、封闭部分路口、村内人员车辆进出持证。(28日新京报)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1004/0428_17_1615539.shtml
京城“封村”措施一出台,迅即引来多方质疑,有人觉得不人性,将村庄当成了看守所,也有人认为是对流动人口群体的歧视。尽管当地官方称无歧视的本意,而且村里人并不像外界那样敏感,不过,这种围墙式的管理模式,至少是懒政思维下的蛋,其最终目的就是:麻烦交给大家,方便留给自己。
一个开放的社会,无疑需要一个开放的管理思维和模式,人口倒挂的出现,本身就是社会日益开放的产物和标志。在开放时代,自然给社会治安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这一点毋庸置疑,因而就需要管理者与时俱进,科学、合理整合管理资源,维护好稳定、开放、繁荣的局面。
然而,有关方面简单地采取圈墙、封路、验证的办法,仅仅考虑到便于锁定犯罪嫌疑人,减少案件侦查的难度,却没有充分地顾及可能给被管理者带来的不便,甚至心理上、人格尊严上的伤害,也没有给村子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因而,尽管出发点本身没有错,但方式方法明显过于简单、教条。
事实上,外来人口增加固然会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但这些外来人口却未必就是不安定因素;某些治安事件的发生未必必然地由流动人员导致,本土村民也未必就天然地对违法违规行为具有免疫力。试问,如果封村后效果不理想,下一步是不是就干脆将这些外来人口驱逐出村呢,那岂不格外省事、一了百了?其他那些不倒挂甚至没有外来居民的村子,如果也发生一些治安事件,是不是也该效仿这一做法,一封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