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献给亡灵的诗
《殡葬绿皮书》出版发行有感
二零壹零年三月三十一日
2010年3月31日,民政部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第一部《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0)》首发式、研讨会暨清明网开通仪式举行。
· 朱勇:
下面请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总编辑邹东涛致辞,大家欢迎!
2010-03-31 10:11:51
· 邹东涛:
殡葬这个话题历来是人们忌讳公开谈论的话题,因为殡葬代表生命终止。而今天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本《殡葬绿皮书》在这里举行出版新闻发布会,表明着我国社会在思想、文化境界方面高度进步。在这里,作为出版单位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特别要向这本书的作者和其他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由社会科学院直接主管的出版社会科学著作的出版社,我们出版社的出版理念是“出社科精品,创传世文献”。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作为这个行业的第一本著作,应该是我们的精品著作,应该是我们共同的传世文献,而且我们每年都要出。在这里我在此对这部著作的创意人、撰稿人和各方面的领导人员、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2010-03-31 10:12:57
· 邹东涛: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最大话题就是“民生”题。民生不光有“生”还有“死”,因为人的生命有起点、也有终点,我们欢喜地迎接生命的起点,当然也应该坦然地面对生命的终点。以民为本的社会是全面关怀人“生、老、病、死”全过程的社会。我们弘扬人文主义,讲人道主义,而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容不仅包括对民生的关怀,也包括对人生终结的远怀,这种全面的人文主义是社会进步的重大表现。善待生命的终点,需要社会来探索、面对殡葬事业问题,殡葬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指标。可惜到今天为止,我们并没有把殡葬事业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而这本著作明确把这个话题提到这样的高度,这个任务还任重道远。
2010-03-31 10:17:10
· 邹东涛:
刚才在休息室,我看手机报早间新闻,报导了我国殡葬事业不完善的情况。比如,一个骨灰盒价格远远大于一个冰箱,大于一个电视机,而它的成本却非常低,殡葬事业的费用越来越高昂,看了这个报导心里很不是滋味。这表明,我们不仅要通过《殡葬绿皮书》的写作、出版来探讨殡葬业本身,更要注重殡葬业的改革和殡葬业的管理。为此,要扩展社会保障这个课题的内容。本来,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和社保事业的发展,应当包括殡葬事业,因为社会保障事业包括人“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但我国现在大多数关于社会保障的课题研究却回避这个话题。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我现在负责着中国国际交流中心一项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课题,就打算把殡葬事业写进去。
2010-03-31 10:22:01
· 邹东涛:
这本书打响第一炮,我想今后会越作越好,今天我们和媒体朋友们在一起,堂堂正正,坦然地把殡葬著作推向社会,把殡葬事业的探讨推向社会,这是我们在改革开放30多年以后社会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一个标志,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事情,因此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我想这本书的出版肯定会对社会保障事业和实践都有促进作用,我再次感谢这本书的组织者、编纂者,我们也将继续支持这本著作进一步出版。谢谢大家!
2010-03-31 10:23:08
清明:献给亡灵的诗
把殡葬话题推到前台,
更加彰显了人文关怀。
人尊严地来到世界,
也要尊严地告别世界。
以人为本,民生至上,
包括出生和死亡,
让生者好好活在世上,
让亡灵好好活在生者的心房。
今天,你给他人祈祷,
明天,他人为你祈祷。
代代相迎,代代相送,
让人类社会越来越美好。
生者在世需要平等,
亡灵归天亦需安宁。
今日向亡灵敲诈者,[1]
明日就会轮到自身。
要生而简约:为了地球泰康,
也要死而简约:薄葬、火葬。
要创造一个绿色世界,
也要创造一个绿色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