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房地产崩盘时间表”不但在网上流传,也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焦点。中国楼市需要一个崩盘的时间表,因为有点理性的人们都看到了楼市崩盘的大趋势,所以这个时间表比较清楚地告诉了人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其实不用和日本比较,中国人根据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也能对楼市的走向有个大概的了解。从今年两会上各地中央领导和各地官员以及代表委员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全国上下对楼市的分析和担心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利益关系决定了各自所占的立场不一样,所以在楼市调控和发展商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
从部门看对楼市最担心的要数银行系统,而对楼市最积极往上抬的是地方政府。上月26日中国银监会表示,为配合国务院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查处房地产企业违规行为,银监会已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做好房地产贷款风险的防控工作。
楼市崩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有这么几点理由。
一是,两会后中央的调控在次陷入空调状态,表明在地方政府的公信力缺失的情况下,中央政府的掌控能力受到很大的威胁。这是市场那个经济的必然结果还是,一些地方官员的胡作非为,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样下去,对楼市的健康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二是,地方财政对土地依赖性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而中国的政治制度改革进展缓慢也影响到政府行政体制的调整和精简,地方政府不卖地就无法生存,这些在世界上谁是独一无二的。但是这个问题怎么收场呢?
地方与中央现在的税收格局不可能遏制地方的投资冲动,反而加剧了地方财政依赖土地和借贷的情况。这是中国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最大的隐患和威胁。
四是,虽然反复强调继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却是如何从经济刺激行动中退出来,不然调整结构就是一句空话。
目前的高增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巨大的财政刺激措施,这些刺激措施在帮助中国防止经济增速下滑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不能长久维持这种刺激行为,那么失去刺激后的经济怎么发展?
去年,出台了4万亿的刺激经济计划,但是实际上的投资达到22万亿,其中中央政府的资金只有2万亿,地方政府举债的额度之高,到了义无反顾的程度。
最近,武汉200亿辛亥革命庆典工程风波未平,湖北发改委又提出10倍于湖北GDP的12万亿投资计划,相当于去年全国救市资金的三倍。想一步登天其实是意想天开,12万亿投资会带动多大的投资乘数效应?风险之大超乎想象。
五是,虽然中外的银行体系不同、人口结构不同、城市化程度不同,但是经济规律是一样的,同时由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特殊情况,我们的结构问题更多更大,而房价发展的速度却更疯狂,怎么就能保证日本崩盘、美国危机会发生,而中国却一定就是可以在飞涨中保证安全呢?
六是,相关部门对待调控莫衷一是,到了无所作为的程度,住建部的领导不只一次地说,调控的政策都在别的部委手中控制着,自己对房价上涨也是毫无办法。如果相关部门都这样推卸责任,以前曾联动过的9部委也就没有了任何作用。大家都不作为,楼市怎么能回归理性。
七是,开发商群体在楼市飞涨中第一次集体感到了危险,在去年的几次年会上,对今年楼市的判断是像易小迪等少数人担忧,今天是包括任志强这样的大炮也担起心来了。
多位地产大鳄,也认为“真的疯了”“房地产要出事”。潘石屹在其微博上写道:“目前,有经验的房地产商没有一个不对土地价格不吃惊的。包括王石、任志强、冯仑、易小迪……我们都感到这样下去房地产要出事的。但无数勇敢的、不熟悉的、其他行业的资金都涌向土地市场,新的‘地王’不断出现。这样的地价危险啊!”
八是,不但一线城市日涨千元,即使是二三线城市这样的涨幅也不新鲜了。近日,原属于二线城市的广西南宁、柳州市,地王频现。去年以来,西部地王滚动上演,让人惊诧不已,楼面地价超过万元大关。
任志强在微博中写道:“南宁的土地拍到8650万元一亩,楼面地价己过万元,房价知多少?政府应报喜还是报忧?” 西部“地王”频现,多少有点让人“雾里看花”。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但是从现在看这个上涨势头不但没有被遏制,反而进入了失控状态,这可能正是走向崩溃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