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记者/陶毅婷、张慧 实习生/陈彦琳)4月2日,《广州日报·求学指南》专家顾问团的三位嘉宾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建、广东教育学院副教授许锡良、永博明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永江做客广州日报大洋网直播室,为广大网友解答教育热点话题。
政府应加大对外来工子女教育的财政投入
广州日报:今年2月,广州市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优秀外来工入户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信总评论说这是画饼之举。那么,如何解决外来工子女教育,民办学校在其中的作用如何,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如何?
信力建:政府应该落实中央“两个为主”流入地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提供经费。现在广州市45万外来子女就读,30万在民办学校,只有15万在公办学校。政府只为那15万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外来工子女提供教育经费。大事,剩下的30万是更庞大的群体。政府也得保障30万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外来工子女。因此政府有责任进行财政拨款帮助外来工子女入学。从县级财政拨款到县市省中央只要各负担四分之一,就不是很大的负担。
建立多元的教育评估制度以均衡教育发展
广州日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教育的均衡发展。许老师,我们曾经就广州市的择校问题与你探讨过,你认为,中小学择校费是否“不治之症”?收支能否更透明?
许锡良: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层面的误区。一是:优质学校的存在是择校的前提。就是现在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把学校考高分看成是优质教育,拼命的把家长和学生往这条路上赶。其实考分是不能全面的、动态的反应一个学生的素质的,考试主要是考记忆力,但是人的素质越来越重要的是创造力。创造力需要学校宽松、自由的环境。学生要有自己的思考时间,要有自己的选择时间。
二是政府主导。通过考分的指标来衡量学校的优质程度,把学校通过考评、检查,实质是学校造假。这样就会走向优质教育的反面。为了得到所谓的优质资源,学校纷纷都往这条路走。这样变成政府自己主导办学,自己评估,政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形成教育的一种权利的游戏。
公办学校是由纳税人给的钱,必须均衡分布。均衡教育对富人穷人都是有利的。要学会和平相处。这既是一种人权也是一种道义。其实这对每个人福利都有好处的事情。如果不满足公办的教育资源还想更有突破,经济上又能承担,那么可以建立私立学校。但是有点必须强调即使是私立学校政府也不是不管,作为义务教育这部分来说,政府是有资助的。
所以我们当务之急就是要把评估制度转移,不是教育不用评估,而是政府不要过多的干涉,自己来评估。所以要用第三方的力量,比如说民间的力量。我们可以通过报社、媒体。社区、家长多方面参与。参与之后就形成一种分离,出资人、评估人、办学人。这样的话就形成社会的和谐,而且还是多元的。
幼儿园应纳入义务教育
广州日报:幼儿园收费过高一直是社会反应较多的问题,有人建议把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你认为这种做法的可行性如何?
王永江:我在2000年左右开始提出这个观点。我认为幼儿园应该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有两个原因。一是就受教育的重要性来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脑”,幼儿园阶段是人性格、习惯养成受教育最关键的时期。而这个时期却是被我们的政府所忽略。二是从社会家庭负担的角度来分析。有小孩的夫妇都是比较年轻的,收入属于待增长阶段。有很大的购房压力。若每月1000多的幼儿教育,对家庭是巨大的负担,压的白领喘不过气。这将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
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不是说由国家来办。因为民办教育在幼儿园的开办中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国家只需要负担起幼儿上学的基本费用即可。可现实是国家既不承担责任,反而要想幼儿园收取高额管理费。这样幼儿园的维持就有一个很大的成本。
另外有一个很大的危险。幼儿园的利润很薄,所以给老师的工资很低。以此导致招到的老师素质也很差。这对于幼儿的培养教育是很危险的。所以我呼吁在广州这一前沿阵地,能够先行考虑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
教改纲要应体现“什么是教育”
广州日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刚刚结束,在你看来,最应该提的意见是什么?
信力建:我觉得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管办分离和校企分离要抓大力度,二是而引进外国名校先进的教育到我国。
许锡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是很长期的事,百年大计马虎不得。最重要的问题中国应该把“什么是教育”搞清楚搞对,这个是一切改革发展的前提。
王永江:我觉得这纲要是一个进步。但我也有一些意见:第一,对于教育的使命即“什么是教育”在纲要中没有体现。如果方向错了,那么一切都会走向错误的方向。第二,做这个规划思考方式是有问题的。对未来的情况进行预期而规划却滞留在解决现在的问题。第三,纲要缺乏可操作的东西。
另外,对于规划制定的程序过程在技术上我也有几点看法。第一,现在我们有收到很多意见,但没有机构来梳理这些意见。第二我想提的教育均衡的问题。这只是一句空话,中央没有承担起来,造成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县市也没有能力去发展教育均衡。这需要中央去承担。
第三是高考改革的问题。高考的考试与入取政策存在很大的问题。如果高考教育不改革,那么中国的教育走不出困境。但纲要并没有对于高考改革提出一些针对性措施。
政府应推动民办教育的发展
广州日报:《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自3月1日起实施,这个办法对广东民办学校和在民校学校就读的学生,有哪些影响?
王永江:没看到出台的这些东西在真正的举措上有起到什么作用。民办教育促进法应该推动政府去更好的发展民办教育,社会各界人士有更宽松的环境去投资民办教育,动员更多的受教育者去选择民办教育。但现在我并没有看到这些作用。另外,应该要促进当地的行政部门,促进当地的政府去追究当地相关人员在教育管理上的纰漏。
外来工子女教育不容忽视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