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改革欲重建全球经济


□本报记者 杜 文/文

    4月25日,在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发表公报说,会议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以及增加世行资本金的改革方案。中国取代德国坐上了世界银行的“第三把交椅”,投票权由原来的第六位提升到仅次于美、日的第三位。

  但分析人士也指出,对于世行这次改革,中国应该保持足够的警惕和冷静,应该理性地看待世行改革后出现的相关问题。

  世行投票权向发展中国家倾斜

世界银行25日通过的投票权改革方案中,发达国家共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了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使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从44.06%提高到47.19%;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2.77%提高到4.42%。

  同时,原来欧洲三强的“权力”则被削弱,德国的投票权从原来的 4.35%减少到4.00%,法国从4.17%减少到3.75%,英国也从 4.17%减少到 3.75%。美国维持15.85%的投票权,依然把持头把交椅。在亚洲国家中,日本从7.62%减少到6.84%,不过依然位列第二,印度从2.77%上升至2.91%,位列第七。

  改革方案表明,世行的经济权力正在发生变化:向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倾斜,打破了欧美长期垄断世行发言权的格局。

  世行权力格局的调整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中国坐上第三把交椅可说是名至实归,中国经济2007年就超过了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在美国和欧盟分别出现经济负增长的时候,中国经济依然是全球经济的亮点,全年实现8.7%的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

  投票权体现话语权重建

实际上,此次世行投票权改革的结果并不出人意料,可以说达到了此前预计的目标。

  在2009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年会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就增加发展中国家在IMF和世行发言权问题改革上就已形成了初步的方案。世行表示将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增设一个董事会席位,并将发展中国家在世行的表决权提升到44%,要在2010年世行春季年会结束之前将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增加3%,以达到总投票权的47%,并预期下一步将此目标推进至50%。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当时表示,发展中国家在世行的投票权比例应进一步增至50%,IMF总裁卡恩则表示各国应尽快就IMF份额分配达成共识,在2011年1月前将5%份额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而在更早之前,佐利克访华时就有关世行改革问题就透露出增加发展中国家投票权以及世行内部体系进一步改革的强烈意愿。

  今年世行公布的关于增加发展中国家投票权的方案基本上是按着伊斯坦布尔思路进行的。中国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及欧洲“权力”的削弱并不出人意外。

  世行投票权的重新分配,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国际金融机构话语权的重建。

  “全球经济目前正在进入‘重建’阶段”。IMF总裁卡恩的这句话既为世界经济的新进程定了调,也表明了世界金融机构权力调整的方向。卡恩强调,各国政府应加强合作,协调一致推进金融体系改革。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金融秩序、国际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监管制度等多方面的缺陷。本次IMF和世行春季年会中重新分配话语权,是对国际金融机构及金融秩序重建的一个表现。分析人士认为,通过改革国际金融机构话语权,可以令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参与到国际金融事务中,这有利于完善金融监管制度。

 

 

与世行投票权改革相呼应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策机构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去年提出目标,增加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至少5%配额,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承诺要在2011年1月前完成对2008年关于配额和投票权改革计划的评估。

  国际金融机构“话语权”的重建、投票权的重新分配相对应的是金融监管问题。在此次春季年会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公报也指出,金融系统的问题是造成危机的根源,但金融监管改革尚未完成。应该说,世界主要经济体在监管问题上的意见分歧是金融监管改革推进迟缓的重要原因。而各方分歧点主要集中于如何在保持金融创新活力和遏制投机冒险这两者之间保持平衡上面。

  在改革之前,美国的表决权为16%,由于任何重要的决议必须由85%以上的表决权决定,所以美国一个国家就可以否决任何议案。这次改革后,美国的表决权变成了15.85%,很显然美国仍然保留了否决权。但无论如何,改革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业内专家分析,这个改革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现实,是适应现实的一个改革。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实力和影响力在发生微妙变化。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变弱,资金能力下降,而新兴经济体经济充满活力,向世界银行增资的能力增强。这从一个侧面给世界多极化的演进做了一个注脚。

  中国需冷静对待改革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快速回暖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在经济总量上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种种情况表明,中国提升在世行的投票权也是属于情理之中的事情。

  世行行长佐利克表示,他很高兴看到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得到提高,这反映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增长。

  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人认为此次改革主要有三方面意义:首先是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世行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使世行治理结构变得更加公平与合理,有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有助于世行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减少贫困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其次,这次改革还为进一步深化世行相关方面的改革奠定了基础。第三,这次改革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有助于推动世行姊妹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的改革。

  谢旭人对世行此次改革的总结可谓正中肯綮。作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重要代表国家之一,中国提高在世行的分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很显然,世行的经济权力正在发生东移,特别是在向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偏移,这也打破了欧美长期垄断世行发言权的格局。有权威媒体评论认为,中国在世行投票权进入 “前三甲”表明中国会更多地参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会扮演与大国地位相称的角色,也会发挥更重要的积极作用。这是历史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但是,在绝大多数媒体及国人在为中国投票权提升兴奋的同时,也有分析人士冷静地指出,此次世行提高发展中国家投票权,一个重要目的是增资,以填补资金缺口,而发达国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元气大伤,已无力承担相关开支。经过这次改变,发展中国家取得近半投票权,但仍处于下风,且投票权合则不少,分则不多,仍难与美欧等发达国家抗衡。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所在,是通过协商、组合,构建一个投票权总比例超过15%这个否决权底线的 “安全统一战线”,以确保彼此共同利益不受侵犯。因此,中国应该保持足够的警惕和冷静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