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上网找对象是个热门的话题,甚至大有全民网婚之迹象。时至今日,这股热劲已经渐渐冷淡,昨天和一位媒体朋友聊起“婚恋网站”话题,她问我怎么看“网婚”,我才突然想起,好久没“昏”了。
婚恋网站顾名思义就是奔着结婚的目的凑一块的,说白了就是“相亲”。它不同于交友网站那种靠“泡”来凑合。随着互联网应用面扩大,按理说对于婚恋网站这个领域应该是兴旺之兆才是,然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婚恋网站却犹如走入了一条狭窄胡同,只能勉强挤着走。
婚恋网站为何被淡忘?
或者应该这么理解,淡忘婚恋网站,不是人们不接受网婚,而是不接受通过网络闪婚,同时也因为这个平台能起的作用越来越小了。事实上,在网络上寻觅恋人的势态并没有减弱,相反已经越来越成为异性网民互恋的主要通道,但培养情感的平台并不在婚恋网站,而是选择了另一个途径。打个比方,小A在某婚恋网聊了个MM,当他们建立了一定的互信后,就会选择挪窝转到比如QQ等一些固定便捷的沟通平台去培养,而所注册的用户ID也因为这样渐渐的进入了冬眠状态。
和上面的观点互联起来,婚恋网站走入窄胡同的缘由也就不言而喻了。产品服务创新跟不上网民情感的需要、为婚而恋的目的太明确产生了压力,是导致问题的主要根源。
婚恋网站的出路在哪?
在考虑婚恋网站出路之前,我想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婚恋”这个名词,是先婚再恋呢还是先恋再婚。凡事都有个循环渐进的过程,你不能强硬要求用户去婚而不恋,这样会增加民政局离婚办事员的工作。另外,“恋”与“婚”两个阶段应该区分对待,不同性质状态的感情应该有不同的培养空间;人的思想是会改变的,你不能总要求人家在一张椅子上把谈恋爱结婚生孩子的事都给办了。
再一个是产品服务的创新,中国人恋婚是有传统情结的,五千年的文化根基不可能一两年就颠覆,SO 不能老套用外国人那一套来搞,走符合中国国情特色的互联网发展路线,这个基本方针坚持一百年不能变。
最后,唤醒沉睡的婚恋网还是个任重道远的工程,个人不建议搞什么用户最多、成功率最高,这种废话型概念模式,多贴近现实、多贴近网络情感的培养需要,应该还有戏!(作者:灵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