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蒜价--做农业生产的不如跑销售的,累死的不如跑活的


  这一年多来非必需品的大蒜价格却一路飞涨了四五倍,但是种蒜人却道出一肚子苦水,也就是蒜价虽高,但他们获利却很微薄,曾经我就此写了一篇文章---农民要转化为商人,农业要通过机械化提高劳动效率,从而实现规模经济,但是今天对这件事又有了一些认识。

   和粮食一样,我曾经说过,让农民完全从农地中致富是很困难的,除非像美国农场那样机械化种植,一个家庭都种几百亩,但中国一方面土地资源不充足,另外一方面技术,政府,农民的心理也难以适应,所以我就说了农民很长一段时间再各阶层中也不可能先富,这样的情况也适合于种大蒜的,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的初期做农业生产的不如跑销售的,因为市场不成熟期,就孕育着巨大的销售利润,对于尚没有进入市场的农民来说,其没有多大的议定权,也没有多大的议价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储备投资的能力,因为对于农民来说种植除了成本就要用于当期的消费,另外一方面说现在一些人靠跑大蒜发了财,这一方面说明其有资金,熟悉这个市场,另外一方面这样的人相对种植大蒜的人来说还在少数,所以我们感到他们富裕很显眼,同样的道理,如果这些大蒜的种植只集中一小部分人种,也还是获得很大的收益的,这也就暴露当下市场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市场竞争不充分,我想如果更多的人手里手握储备的大蒜,或许会竞争出手,这样或许会抑制一下大蒜的价格,总之市场中各行业,要发展有责任的龙头,否则就应该培育更多的市场竞争者,另外一方面就在于培育一批忠实的供给者,现在我看到更多的人被吸引去赚快钱,而忽视了实体经济,实际生产,从而导致市场的供给出现问题,其实我认为这不应该出现在人多的中国,应着力于促使一部分建筑民工转型,成为市场中紧缺农产品或相关紧缺产品的供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