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以上介绍可知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紫外线照射的强度也越来越大,而且还存在着很大的地理差异。因此我们只能学习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实时实地了解紫外线的强度,相应做出合适的防护措施。
目前气象台预报中都是用紫外线指数来表示紫外线的强度。紫外线指数是指,当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时(一般是在中午前后,即从上午十点至下午三点的时间段里),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的可能损伤程度。紫外线指数变化范围用0-15的数字来表示,通常,夜间的紫外线指数为0,热带、高原地区、晴天时的紫外线指数为15。紫外线指数愈高,表示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的红斑损伤程度愈加剧,同样地,紫外线指数愈高,在愈短的时间里对皮肤的伤害也愈大。
研究者们测定地表紫外线辐射量有两种主要的手段。第一种即是直接基于地表测量装置的数据。这种地表测量装置能够直接提供装置所在地的紫外地表辐射量。但是,这种方法有着明显的缺陷,限于装置本身的造价成本和安装地点的条件要求,以及由于地表紫外辐射量因地域而有很大差别,所以此方法所采得的数据缺乏长期性、全球性和普遍性。
另一种方法就是基于卫星数据的紫外测量。显然,卫星数据具有长期性和全球性,但是,它的一个缺点在于,其数据并非地表紫外辐射数据而是大气层外围的紫外辐射数据,因此结果需要一个修正过程。这里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臭氧层情况,云层厚度以及大气中所含胶体成分等,这些数据全部可以通过卫星进行准确测定。将这些参数考虑后修正大气层外围紫外辐射的数据,就可以得到长期、全球范围的准确的地表紫外辐射数据。
两种方法中,卫星数据由于覆盖范围广、能够远程检测和长期检测,而受到更多的青睐,是目前进行有关方面研究的主要方法。而地表装置检测主要用于局部小范围的精确检测,其数据也用来校订卫星数据的精确性。
外线辐射的测定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