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危机,北京地铁准备好了吗


 

 



谁来保障北京的地铁安全?


    斯科地铁恐怖爆炸事件令全球震惊。
    对中国而言,这个事件有双重警示:一是,防范和化解各种可能引发极端行为的因素,迫在眉睫;二是,在人们越来越依赖地铁出行的情况下,怎样切实保障每一名乘客的生命安全。
    对北京而言,安检已经成为一个标准流程,人们也已经习惯了“被检”。莫斯科地铁恐怖爆炸发生后,北京市政府在第一时间做出了提高安检与戒备级别的决定,这无疑是正确的应对。问题在于,地铁公司的运营者能否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记者的体验报道可以看出,部分安检人员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违禁物品从他们的眼皮下面轻易过关。每天数百万人的生命系于这样的安检之手,岂能不让人揪心?
    在现有的地铁运营线路中,大家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非国营公司管理的四号线最安全,因为他们的职员呈现出饱满的工作状态,10号线次之,而其他几条线路,则给人松松垮垮的印象。西直门地铁转乘站情况最为糟糕:13号线通往2号线的通道里烟头随处可见,经常有人叼着烟穿行于地下通道,奇怪的是看不见一个管理员前去制止。如果发生意外,比如火灾、踩踏等事故,后果可想而知。
    对公众而言,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也需要两个提升。一是,提升安全意识,学会应对灾难的技巧;二是,提升文明素质,在公共场所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不做危害地铁安全的事情。

 

独家对话王大伟
应对危机,北京地铁准备好了吗


北京地铁安全有保障
    
莫斯科地铁爆炸事件引发了全世界对地铁安全问题的关注,您对北京地铁目前的安全现状是怎样评价的?
    王大伟:可以说,北京地铁的安全还是有保障的,这个大家可以放心,但是有保障不代表没有隐患。在奥运期间,在建国60年大庆期间,由于我们工作做得细致、科学,最后都取得了安全保卫工作的圆满成功,但是这其中,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看到相关报道,莫斯科地铁站发生爆炸之后,北京的地铁也紧急动员起来,加强防范,比如整个安检系统更加完善,甚至配备了特警,但这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就是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现在北京地铁4号线是有逃生系统的,但像1号线等比较老的线路,如果一旦发生意外,需要砸开窗子逃生,我发现很多车厢是没有安全锤的,甚至缺少灭火器。


    目前的情况表明,北京普遍加强了对地铁的安检力度,例如在大望路等地铁站配备了警犬协助安检。那么,警犬对地铁安全检查,控制检验炸药等危险物的流入是否具备足够的功效?
    王大伟:狗的嗅觉灵敏度万倍于人,所以一只训练有素的警犬,除了搜集毒品以外,对爆炸物也是非常敏感的。警犬一般承担如下作用:一是威慑作用,二是抓捕犯罪分子的扑咬作用,三是查缉毒品的侦查作用,还有就是查缉爆炸物品。警犬的加入是地铁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但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警犬上,北京奥运会期间,鸟巢等体育场馆除了必要的技术侦查及配备警犬外,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志愿者,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

 

定期演习,确立预警制度
    
在反恐过程中,其他国家有没有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
    王大伟:我在英国读书期间,第一天就遇到了地铁的逃生演习。英国发生的几次恐怖袭击事件中,市民们扶老携幼,互相包扎伤口,有条不紊,秩序井然,这完全受益于平时的安全训练。
    需要说明的是,我曾经呼吁多次,希望能进行以市民为主的地铁安全演习。俄罗斯地铁爆炸案现场一片狼藉,浓烟四起,十分惨烈,设想如果在北京发生这样的情况,我更担心的是踩踏事件的发生。北京地铁比莫斯科人流量大得多,伤害也必然会大得多,如果没有良好的防范和疏散,踩踏造成的伤害可能大于爆炸。如果考虑到在地铁内演习会引起恐慌,也可以在各单位举行相应的演练。如果这种演习能够成为定期演习,在人们的意识里变为一种常态就不会再引起恐慌了。


    我们发现北京目前的地铁安检还是主要针对乘客的包裹进行的,由于客流量大,手检的流程仿佛很难实行,这是不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应该怎样去改善?
    王大伟:地铁安全是一盘棋,不能因为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对于地铁安全,我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是“要往坏处想,敢于发预警”。莫斯科爆炸案就应该给我们以触动和启示,在节假日、重要时间段敢于提高预警级别,要像美国那样建立黑色、红色、橙色等五级报警系统,提高安全意识。
    二是预案先行,预案包括两方面,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恐怖袭击的危险性,警之于先,察之于后。目前我们很多应急方案都围绕在一些突发事件后的应急反应处理,要确立事先防范的体系,例如预警系统。其次是情报先行。回顾伦敦8月10日成功挫败一起企图炸毁飞越大西洋客机的爆炸案,这是国际反恐的伟大胜利。反观俄罗斯近期发生的地铁惨剧,不难发现,在与恐怖活动的斗争中,俄罗斯败于情报。
    第三,已存在的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还需进一步完善。

 

提升乘客防范和自救意识
    
如果在地铁里遇见突发事件,例如发生爆炸,应该如何应对?请您给北京市民支支招。
    王大伟:首先,自救和救助。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帮助旁边受伤的人包扎止血。
    第二,紧急疏散。拉开车门车窗,迅速离开。
    第三,尽快拨打110报警。
    第四,设法通知地铁主管单位。
    一定要严格遵循这个顺序,不能混乱。
    另外,遇见可疑包裹,保持镇静,不要触摸,迅速离开。遇见可疑人员,马上举报。


    您对北京地铁应急、疏散及设计等安全体系有什么建议?
    王大伟:第一,逃生指示系统要更加醒目。
    第二,地铁里每一个站有几十个广告牌,但地铁逃生警语却一个都没有,应该开设几个广告牌,上面注明“遇到爆炸怎么办?遇到可疑物怎么办?”而且这些提示必须是有操作性的,不是“民警提示您注意安全”这种空话,甚至警语可以印到地铁票上。另外,地铁民警可以定期发放一些有关防范措施或者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普小卡片,让大家有防范和救助意识。
    第三,列车里要有完备的逃生系统,地铁内的警示标志、逃生警语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应该有更完备清晰的逃生指示系统。一些比较老的线路上灭火器和安全锤等设施不完备,这都是需要改进的。
    总之,观念要变,防范才是最重要的。

 

北京地铁安保全面升级
文  ■   郭晓乐邓杭宁彤彤


    3月30日凌晨,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连夜发布消息,从30日开始,地铁安保全面升级,民警携警犬进驻地铁巡逻。这是继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以来警犬再度进驻地铁协助巡逻。据透露,全面加强地铁安检的措施将成为一项常态工作长期执行。
    据公交警方透露,从30日开始,警方加大了全市轨道交通车站巡逻力度,巡控重点投向站口、站厅,并向安检点靠拢,配合地铁公司加强安检。公交警方表示,在强化安检基础上,警方还将增加警犬数量,加大地铁民警携犬巡逻力度,巡逻中民警将对可疑人员进行盘查。
    此外,交通管理部门表示,除地铁外,公共电汽车的安检将执行“逢包必问,大包必检”的标准。轨道交通严格按照“逢包必检、液体必查”的原则执行,确保安检率100%。同时,北京市长途场站将实行“进出京双向逐人安检,托运物品全部安检”的标准。
(摘自《京华时报》2010年3月31日)  

 

安检到底在检什么?
文  ■   高雅丽


    地铁安检本是为了人民生命安危而设置的重要关卡,乘客自觉接受安全检查,源自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于安全检查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但如此这般形同虚设的检查态度,却是将地铁安检陷入了一场信任危机,更是对地铁行业形象的极大损毁。

    近些年,北京地铁的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这时候,地铁的安全保障就显得更为重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保留下来的地铁安检制度已经成为一种长期的法令,来守卫北京的地铁安全。然而,当人们自觉接受安检、支持安检的时候,地铁安检职员却露出倦意,工作不认真,放松安全已经成为地铁安全隐患。
    北京地铁以其大运量、准时快捷、安全高效成为了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作为城市最大的服务载体,地铁的任何故障都可能引发政府和民众的高度关注。因此地铁安全运营是地铁发展的关键。自2008年6月30日起实行的地铁安检至今已经一年有余,但最近不少市民反映,地铁安检员根本没有用心安检,工作态度极不负责。
    2009年12月4日,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地铁乘客,有乘客表示:“他们(安检员)都在聊天或在玩,几乎都没有人在看屏幕,安检和不安检没什么区别,也没什么关系。”“那你现在还安检吗?”“都安检,不安检不让你进。”当记者询问是在哪个地铁站遇到这种情况时,乘客认为这是普遍现象,“哪个地铁站都有。”
    为了验证乘客所说是否为事实,记者次日携带四瓶450毫升的白酒携带进站,放在天通苑地铁站安检机入口的履带上,20秒钟后,记者竟然顺利地通过了安检。随后,记者找到了安检员询问,安检员先是质问是否进行了安检,然后解释说,“两公斤以内的白酒”是可以携带的。记者追问道:“你根本没看到我带酒,怎么知道我带了多少?”安检员又以安检的数量太多,无暇顾及为由搪塞过去。随后,记者又在天通苑的另一个站口再次实验,没想到竟然又一次顺利通过了。这一次,安检员无所谓地说:“不就是酒嘛?酒和枪支不一样。”
    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宣传部部长贾鹏对此解释称:“我们对安检员的培训是严格按照安检员的要求和服务手册规范来进行的。安检员在岗上的工作是规范和严格的。但是他的工作量,每天要和时间完全同步,每天要看和扫描的乘客所携带的物品相对又比较集中,难免在工作中出现这样和那样的瑕疵,我们还要在工作中加以改进。”
    的确,地铁安检员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尤其是上下班的高峰点,地铁安检口常常会出现堵塞现象。但我们更加担心,在人员密集的时候,地铁安全难道不是我们更需要去保护的吗?
    对于地铁事故的危害性,北京城市系统工程副主任朱伟介绍说:“因为地铁是一种封闭的空间,一旦遇到像火灾、爆炸这种情况,因为出口非常有限,人群非常密集,人员流动量很大,导致疏散困难,最终将会出现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
    对于安检员所称白酒和枪支的危害性不同,不会对安全带来危害的说法,朱伟认为“还是会有影响,因为不好分辨每个人的动机怎样。白酒是可燃物,尤其是在地铁这样的地下空间,一旦发生火灾,燃烧起来,烟是往上跑的,人也是从地下往地上跑,就会形成一种烟追人的情况。”因此,他认为“地铁安全检查很有必要,即使是一瓶白酒也可能引发不小的安全问题。”
    地铁安检本是为了人民生命安危而设置的重要关卡,乘客自觉接受安全检查,源自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于安全检查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但如此这般形同虚设的检查态度,却是将地铁安检陷入了一场信任危机,更是对地铁行业形象的极大损毁。
    事实上,从2008年6月到2009年6月一年的时间,有统计数据显示,通过地铁安检已经查获违禁品数量近60000件,其中,军警用具366件,枪支子弹等144件,易燃易爆类物品近20000件,刀具20000多把,劝离车站22000人,转交公安部门处理4132人,依法处理140余人,可见,地铁安检是富有成效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一些站点的个别安检员开始放松了安全的神经,对安全工作产生了马虎大意的态度,而这一状况无疑给今后的安全检查工作埋下了不小的隐患。对此,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宣传部部长贾鹏表示,将会进一步管理、规范、培训地铁安检员:“一方面,安检人员的培训会进一步规范,管理者也要进行监督;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人、机相互之间的呼应。确保进站的没有不安全的东西,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一个重点。”
    北京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建立安全、便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公众,是北京地铁的职责。安检作为地铁安全运营的第一关,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影响到整体地铁系统的正常运行。这种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让我们对于地铁安全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地铁安全不光需要我们的公众乘客能够主动地配合地铁安检,同样也需要我们的安检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肩负起这一神圣的职责,千万不要把地铁安检变成了无谓的摆设。
(根据北京广播网2009年12月3日录音整理)


地铁安全手册
文  ■   王大伟


不慎掉下站台怎么办?
    不慎掉下站台时,首先应该大声向站台工作人员呼救,工作人员将采取停电措施救助,切忌盲目爬上站台,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看到有列车驶来,最有效的方法是立即紧贴里侧墙壁。因为带电的接触轨通常在靠近站台的一侧,注意使身体尽量紧贴墙壁以免列车剐到身体或衣物。看到列车已经驶来,万不可就地趴在两条铁轨之间的凹槽里,因为地铁和枕木之间没有足够的空间使人容身。
    如果是物品掉到站台下,不要跳下站台捡拾,以免触电或被行驶的列车撞伤,应由工作人员用专用的绝缘钩子捡拾。

 

    


如何识别恐怖嫌疑人?
    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明显不符,或与季节不协调者;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在检查过程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频繁进出大型活动场所者;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者;疑似公安部门通报的嫌疑人。

 列车没来两边看,

 酒鬼乞丐避一边。

 孤立包裹不要动,

 不上不下有疑端。


遇到爆炸袭击怎么办?
    爆炸瞬间,为防止爆炸冲击波击穿耳膜造成耳聋,需背向爆炸方向,迅速卧倒张口;同时,捂住口鼻,防烟防毒。借助列车灯光,在列车司机、车长指挥下有序离开事故现场。当有多个出口时,为防止踩踏,不要扎堆,躲开人流。一旦进入人流,切勿逆行。


停电滞留隧道内怎么办?
    耐心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不要扒车门以防触电,也不要轻易破窗跳车,不必担心呼吸困难。


如何识别可疑爆炸物?
    一看:可疑部位有无暗藏的爆炸装置;二听:是否有异常声响;三闻:是否有怪味,如臭鸡蛋味或氨水味。


发现危险物品怎么办?
    发现可疑的易燃易爆物品时,不要轻易用手去触摸,要远离它,及时向地铁工作人员或当地派出所报告。


遇到毒气袭击怎么办?
    当地铁有毒气袭击的时候,因为毒气可能会扩散,所以乘客一定不要慌张,听从指挥员指挥,用手绢或衣服堵住口鼻,沿着疏散方向逃生。
    在躲避毒气袭击时,乘客还要判断毒源,并迅速向远离毒源的方向逃跑。


遇有扬言爆炸怎么办?
    宁信其有,不存侥幸心理;迅速从“现场”撤离;仔细观察可疑人与物;迅速报警,记录现场情况。


地铁内发生虚脱怎么办?
    虚脱发生时,会出现面色苍白、虚汗淋漓、头昏眼花、恶心呕吐、心跳加快、严重时会引起血压下降,甚至晕倒在地,最好马上坐下休息,或者就近购买电解质平衡水(运动饮料),大部分人能够自行恢复。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人最好不要在上下班高峰乘坐地铁,地铁内人多拥挤、空气内含氧量低,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遇到隧道内迫停怎么办?
    切勿慌乱跳车,等候地铁工作人员的处理;按工作人员的引导,轨道外侧行走,沿轨道到站后,有序沿梯上站台。


遇到火灾怎么办?
    首先要镇静,不能慌乱,在车厢标有“灭火器”标志下方,拿出灭火器迅速灭火,利用随身携带的手帕、餐巾纸、衣物等用品堵住口鼻(如有水之类可将其弄湿),大火危及生命时,可向其他车厢转移避开火源。第二要服从站台工作人员的指挥。第三要按照疏散指示标志安全地疏散。
    地铁都设有足够的安全设施,但为了预防起见,经常乘坐地铁的乘客应该尽可能地熟悉地铁站台的环境。

平安童谣:地铁安全四要

五躲避
一躲人多如潮涌,
二躲争吵与起哄。
三躲楼梯与门洞,
四躲广告五躲灯。
王大伟提示
          楼梯、门洞、广告牌下、大型照明灯下均为易发事故地点。
发现可疑物品怎么办?
孤立包裹不打开,
不用脚踢不能摔。
记住地方可报警,
不要害怕快跑开。
王大伟提示
          在英国的飞机场上,有巨大醒目的提示警语:“如果发现炸弹,一不害怕,二不触摸,三快离开。”
遇到爆炸怎么办?
听到爆炸趴下来,
弯腰梧嘴快离开,
人潮向东我向西。
桥梁栏杆躲避开。
王大伟提示
          为防止踩踏,不要扎堆,躲开人流。但一旦进入人流,切勿逆行。
遇到险情有预案
遇到险情有预案,
先救人,后疏散。
互相包扎顺序走,
优先救助未成年。
王大伟提示
           发生突发事件救助生命为第一要义。突发事件救助顺序:第一救人,第二疏散、第三报警、第四保护现场。突发事件要优先救未成年人。

(摘自《北京市民安全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7月版)


悲伤莫斯科
整理  ■   冬十三


    3月29日早8点,当20岁的大学生基里尔·格里博夫所乘列车缓缓驶进卢比扬卡站时,站台对面的列车突然发生了爆炸,“一股烟从列车残骸里冒出来,呈粉红色,可能带有血的颜色。”他事后对《纽约时报》记者形容说。
    两名女自杀式袭击者分别在莫斯科地铁一号线的卢比扬卡和文化公园两个地铁站引爆了身上的炸弹。截至3月31日,发生在莫斯科的地铁连环爆炸案已造成包括两名袭击者在内的41人死亡,83人受伤。
    惨剧发生当天,一个与车臣分裂分子有关联的网站宣称对莫斯科地铁爆炸案负责。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俄罗斯会将反恐进行到底。俄罗斯总理普京命令安全部队找出制造莫斯科地铁连环爆炸案的组织策划者,矢言要将这些人“从阴沟里挖出来”;车臣领导人拉姆赞·卡德罗夫称袭击无辜民众的极端分子应该“像老鼠一样被毒死”。目前,俄罗斯上议院立法者正在考虑是否应该针对这种案件重开死刑。
    而事实上,莫斯科地铁近年来发生过多起爆炸案。2004年2月6日,一列地铁列车在莫斯科汽车厂地铁站内发生爆炸,造成42人死亡、250多人受伤。同年8月31日,莫斯科里加地铁站入口处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30人受伤。
    难道是恐怖分子盯上了莫斯科地铁?事实上地铁安检措施缺失或不到位也是酿成惨剧的原因之一,进站口不设安全检查仪器,对进站乘客采取“抽检”的安检方式,安检人员只有在发现形迹可疑或携带可疑物品者时,才会要求对方接受仪器检查。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