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欺诈门与金融的未来


危机总是和欺诈等不法、不当行为相伴相生,每次危机过后都有大量的欺诈行为曝光,这次危机也不例外。其实,早在200811月份华盛顿召开的G20首次峰会上,在各国的要求和压力下,峰会宣言中就已经写入了“防止金融市场欺诈、操纵和滥用行为的蔓延”的条款。

然而,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投资银行,一向标榜自己道德形象的高盛,却成为了欺诈的主角,仍引起全球轩然大波。20097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开始对次贷衍生品展开调查。2010416日,SEC指控高盛通过蓄意设计故意失败的产品误导客户,并对高盛公司及其副总裁图尔提起民事诉讼。427日,包括高盛CEO布兰克费恩、图尔在内的7名高管接受了国会参议院专门听证会的质询。尽管在此期间,布兰克费恩否认欺诈行为的存在,但也承认存在失误的可能性。430日,SEC将高盛案件移交至司法部进行刑事侦查。除此之外,高盛还深陷希腊债务危机,涉嫌违反卖空规定,等等。在这一系列事件中,全球舆论惊人的一边倒,高盛成为潮水退却后露出的裸泳者,沦为众矢之的。在4月份的后两周,高盛股价暴跌20%以上,市值缩水超过200亿美元。

此次欺诈门源于高盛2007年创造的一种名为Abacus 2007-AC1的房贷证券化产品。20071月,一向看空次贷市场的保尔森基金找到高盛房贷业务部门副总裁图尔,要求其量身定做一款以便从房地产市场下跌中获利的产品,其标的资产就是保尔森基金精心选择的123种已经证券化的房贷,即按揭担保债券(RMBS),经过再次打包成债务担保凭证(CDO)。图尔找到一家著名的CDO资产管理公司ACA,委托其作为独立第三方来设计产品。ACA选择了保尔森基金提供的标的资产中的90种,创造出Abacus 2007-AC1这种CDO以及为该产品提供保险的信用违约互换(CDS),并于4月份发行销售。如果房贷市场恶化,持有CDO将面临损失,持有CDS却能因其价格即保险费上升而获利,并且杠杆效应可以使盈亏放大数十倍。

之后不久,次贷危机很快爆发,该CDO包含的90%以上RMBS都遭遇评级下调,使计划的一切成为现实。保尔森基金通过买入CDS获利10亿美元,高盛从保尔森基金手中收取了1500万美元的产品设计和营销费用,作为对手方的ACA、德国工业银行(IKB)、荷兰银行,却均因买入CDO或卖出CDS产生巨额亏损,遭遇破产或被收购的厄运。

尽管高盛越来越被动,看似前途未卜,但应该能全身而退。

首先,金融欺诈的界定比一般的欺诈复杂得多,由于金融交易的特殊性——交易是关于未来不确定性的对赌,除非确定交易一方知道底牌或者能够操纵走势,否则很难找到构成“恶意”的证据。而本案涉及到的信用衍生品本身就更为复杂。在SEC的指控中,认定高盛欺诈的核心是:高盛明明知道空头的一方保尔森基金参与了产品的设计,但高盛不仅没有告知投资者,而且还让ACA误以为保尔森基金是多头方。对此,高盛回应是市场惯例,中介机构并没有义务告知交易对家是谁,而且高盛本身在该产品上也亏损了9000万美元。但是,案件的关键人物图尔倒是真的陷入麻烦,因为有邮件显示他在当时就看空市场,并认为“大厦会随时倒塌”。

其次,金融业有集体行动的行业惯例,即不能做对不起同行的事情,否则将成为大家的公敌。正因为此,目前还没有一家机构起诉高盛,包括那些受损的机构。更何况业界还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和谁过不去都可以,但不能和高盛过不去。

再次,高盛的事关乎整个金融集团的利益。布兰克费恩就曾直白地说,不只高盛这么做,其他金融机构也如此。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旦对高盛做出不利的判决,随后就可能引起对其他机构的连锁诉讼,这也是其他机构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站在美国政府对立面的不仅仅是高盛一家,而是全世界的金融寡头们。 56美国股市暴跌,也许就是金融利益集团试图向政府示威的一种愚蠢行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美国政府也并不真的想把高盛扳倒。金融霸权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正如美国前财长保尔森所言:资本市场是美国的命根子。以高盛为代表的华尔街寡头是美国金融霸权的执行者,从世界攫取财富和利益。高盛的肢解甚至衰落都将会影响美国的金融霸权,美国政府显然也不愿意看到这个结果。

因此,高盛欺诈门最可能的结果是,经过漫长的诉讼,最终高盛欺诈罪名不成立,理由是高盛并没有做坏事情,而只是做了错事情,违反了道德准则却没有触犯法律。图尔作为罪魁祸首而伏法受罚,高盛向美国政府缴纳罚款,但不会对投资者作出赔偿。

只要高盛认错,美国政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便于推行金融监管改革。在危机中上台的奥巴马政府,屡次试图推出其雄心勃勃的金融监管改革计划,但一直受到来自华尔街和共和党的强大阻力。这其中就隐藏了把高盛推到前台的政治目的。此次危机造成的损失之大,民愤之深,秋后算账也是必然。事件中的基金经理保尔森2007年获得有史以来最高薪酬37亿美元,高盛2007年也因卖空次贷产品获利37亿美元,算他们的账可谓是顺应民意。擒贼先擒王,让高盛这个华尔街老大认错,其他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高盛欺诈门曝光以来,奥巴马政府在推动监管改革立法方面的态度日趋强硬,并占据上风。面对人人喊打的高盛和华尔街,共和党也不愿意与选民为敌。布兰克费恩在听证会上,也明确表示高盛支持金融监管改革。56,美国参议院原则上通过关于允许分拆陷入困境的大型金融机构和禁止使用纳税人资金救助濒临破产金融机构的两项修正案,可谓是初见成效。

从高盛欺诈门到金融监管改革立法,奥巴马政府在做正确的事情。金融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具备凌驾于实体经济之上的能力,金融自由化进一步使之成为现实,结果是金融业已成为左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力量,金融业的作用和地位被极大地高估,这也成为危机频发的根源之一。金融寡头为了自身的利益,置经济和社会的责任于不顾,从制造泡沫和危机中攫取利益。在过去几年里,高盛将近40%的利润都来自交易部门。毋庸置疑,这些交易行为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但是这种效率的提高对经济的贡献实际上微乎其微,有些交易甚至近乎纯粹的赌博,其起到的唯一作用就是放大了市场风险。从这方面来说,奥巴马在去年1月份说危机后金融将变得不再那么重要,说明他看到了问题的实质,即金融要回归到与其贡献相称的地位,金融不能脱离经济的需要而自我膨胀。随后的事实也表明仅靠自律和道德不可能达到这一点,必须依靠监管加强约束。

高盛欺诈门不会草草了事,但过程究竟有多漫长,金融监管改革立法的进展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SEC的指控主要针对图尔个人和Abacus 2007-AC1产品本身。但如果高盛做了错事情的前提成立,那么加强衍生品监管就成为必要,Abacus 2007-AC1交易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成为监管的方向和具体举措,这主要体现在集中清算、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等方面会有所进展。然而,参议院听证会上,对高盛的指控不仅包括Abacus 2007-AC1交易,还包括高风险房贷证券化、放大风险、卖空房贷市场、利益冲突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根本性变革,通过全方位地强化监管,重塑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和模式。一方面,奥巴马政府意已决,借民意,逼华尔街就范;另一方面,华尔街不会束手就擒,借市场,逼政府放弃。在这场关乎未来世界金融发展方向的博弈中,还会有这样或那样想象不到的事情发生。

中国政府应该从高盛欺诈门中吸取教训。直接的教训是,2007-2009年中国暴露出很多企业因衍生品而发生巨额亏损的事件,几乎每个事件中都能窥见国外金融机构的身影,不排除其中存在欺诈行为。政府有责任去调查,以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间接的教训是,中国的金融要发展,但不能偏离了正确的发展方向。金融的发展始终要立足于实体经济,而不是夸大金融的地位和作用。此外,金融机构还要对存款人和投资者负责,金融监管要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特别是要防止华尔街过去错误的理念和做法渗透到中国的金融发展中来。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