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号发射的几个关键细节


  航天飞行中,最容易出现险情的阶段是运载火箭点火、起飞和上升。当飞船在发射台上 与运载火箭对接后,在飞船的顶端就必须装上由若干支小型火箭构成的逃逸救生塔。从这时起,直到运载火箭载着飞船飞行到离地面110千米高度为止,在此期间,一旦火箭出现重大险情,可能危及飞船和航天员的安全时,逃逸救生塔的火箭就立即点燃,拉着轨道舱和返回舱迅速脱离火箭,飞行至安全区域,然后抛掉逃逸塔和轨道舱,返回舱自行返回,安全着陆。

  如果在轨道运行期间,飞船出现重大故障,不能继续运行时,就需要提前执行返回程序。根据当时轨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选择在主着陆场或应急着陆场着陆;如果情况危急,刻不容缓,必须立即返回时,航天员就立即进入返回舱脱离运行轨道返回地面。在这种情况下,返回舱紧急迫降多半会落在公海或境外。返回舱内备有应急的生活用品(如食物、饮水、GPS接收机和通信机等),航天员将发挥在孤独无援的绝境下的自救生存能力,以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航天发射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飞船上天后,要由我国的航天测控网对飞船实施测控管理和回收。这个测控网由多个国内测控站、国外测控站和我国的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组成。在对飞船实施测控的过程中,远望1、2、3和4号远洋航天测量船同时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指定海域,除了远望1号外,其他3艘测量船的任务海域都在纬度相对较高的南半球。那里的海况在南半球的春夏季节要好一些,秋冬季节则极为恶劣,尤其是在冬季,不要说在海上执行航天测控任务,就是正常航行都难保安全。为此,“神舟”飞船的发射要尽量避免安排在南半球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