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服务经济”,不说“服务产业”,因为整体上,相对于生产制造,服务业不只是一个产业,而是一种经济形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2004年一项研究表明,世界发达国家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全面向服务经济转型。今天,美国的服务业产值占GDP总额已超过80%,英国已超过75%,日本也已接近70%。而中国的服务业产值只有不到40%,甚至低于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最近,IBM商业价值研究院、IDC(中国)等知名研究机构都不约而同地得出结论:中国正在向服务经济转型......
(一)问题思考的由来。上周,价值中国网作为媒体合作单位,参加了在美国硅谷举办的“2010中国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硅谷峰会”。期间,我与知名风险投资家、红杉资本公司资深合伙人迈克尔-莫瑞兹(Michael Moritz)交流——红杉资本是谷歌等最知名企业的投资人,迈克尔-莫瑞兹本人也被西方媒体称为“King of Kings”——我很努力地向他介绍中国当前的经济环境,试图“说服”他:中国经济正在整体向服务经济转型。迈克尔-莫瑞兹很疑惑地笑:“我知道,你不用说服我,服务肯定是经济的最大产业...”——迈克尔-莫瑞兹的态度非常明确地传达给我一个信息:服务业的重要性,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就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了!
(二)什么是服务?服务是指向结果(result)和效绩(performance)的行为(deed)或流程(process)。作为“服务经济”主体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几个明显特征——
异质性(Heterogeneity):每一个服务都是不一样的,是异质的。相反,多数商品是同质化的。我们经常说,因为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导致了激烈的价格战。
同时性(Simultaneousness):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可以是异步的、时空上分离的,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步的。服务只在消费时才发生;另一方面,这也增加了服务的“不可预见性”。
无形性(Intangibility):服务是不可见的、无形的。因此,服务营销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让无形的服务有形化。比如:微软公司给予他们软件产品以非常豪华的包装盒和说明书......
(三)什么是“服务经济”?谈过了“服务”,我们再一起看看,什么是“服务经济”?
1、服务经济是网络经济。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想象,服务、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可以如商品一样,通过商店、零售或分销渠道、专卖店来营销?网络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服务营销平台;更进一步,因为“互联网络远大于媒体”(林永青语),除了服务营销和传播,互联网还可以是知识创造的平台、和服务“生产”的平台。
2、服务经济是知识经济。“好”的商品经济或制造经济,也必须是知识经济。比如,我们经常说的“高新技术产业”,其实就是制造业中的知识经济,也是制造业中的“服务业”部份——“好”的“生产性服务业”一定是知识经济。另一方面,制造经济需要自然科学技术,而服务经济需要社会科学知识。——“所有的技术都是媒介”,如果麦克卢汉是对的,那么“服务”是比“技术”离成果更近,“消耗更多知识、更少物质”的一种经济行为。
3、服务经济是虚拟经济。“虚拟只是人们对于新技术的适应性感受,因此,没有虚拟,只有虚假”(林永青语)。如果“虚拟”意味着“非物质或不见面的沟通”这种简单的认识,那么,一百年历史的电话、照相机、甚至几千年历史的书信,都是“虚拟”的——“今天的虚拟,就是明天的现实;今天的现实,就是昨天的虚拟。”(林永青语)
4、服务经济是系统经济。商业经济或工业经济,一定是碎片化的;而服务经济,是为了让“碎片”相关联成为系统!谈到“碎片化生存”,价值中国网总编辑、著名数字化思想家胡泳这样评述:“我们看待网络空间的方式可以说是西方文化史的一个结果。在中世纪,宇宙有其始终,在宇宙之外还存在上帝的天国。17世纪,这种世界观转化成为一种机械的世界观,其创始人正是笛卡尔。拥有深切的宗教情感的笛卡尔仍然相信灵魂的存在,他把现实分成两个领域,物质的和精神的。虽然笛卡尔如此解决了自己的灵魂安放处,但新科学却把有关灵魂空间的所有想象全部清除了。此后现代科学始终存在一个如何解释“我”的问题。”——所以,“碎片化生存”就是要思考“精神的生存”和“系统的生存”。
5、服务经济是个人经济。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将全球化分为三个时期:全球化1.0时代,大致从公元1492年开始到1800年;全球化2.0大约从1800年至2000年,中间被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打断;而自公元2000年开始,世界进入一个新纪元:全球化3.0。——1.0时代,全球化主要的推动力量是国家;2.0时代,全球化是企业的全球化;而3.0时代,全球化的力量将主要来自于个人。世界变平了,个人不单可以参与全球化合作,也在参与全球化角逐,主要的武器就是软件和网络个人媒体。——个人要参与全球化,最适合的事情就是“服务”而不是“制造”。人们昨天还在说SaaS(软件就是服务),今天已经开始强调XaaS(一切都是服务)了......
6、服务经济是无碳经济。美国一个国家,对能源的消耗等于所有欧洲国家的能耗的总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无法再支撑出另一个美国。那么,中国怎么办?——经济总量大如中国的经济体,除了发展低能耗、低资源的低碳经济,已经没有第二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经济的重心的转型就是,人们以对精神产品的需求取代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在这个前提下,“比低碳经济更好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无碳经济。”
7、服务经济是价值经济。商品总是越卖越便宜,而服务总是越卖越贵。有一则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位印第安人在获得了更大批量的工艺品订单后,反而提高了单位售价。因为,商品是价格经济,而服务是价值经济。(延伸阅读:《从中国价格到中国价值》)
8、服务经济是范围经济。我们听惯了“规模经济”,那是因为我们在工业经济和商品经济中生活得太久了。——规模越大,成本越低,价格也越低,这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经济范式了。企业都努力地“专注”于某一类产品,来降低成本。而服务的成本是什么?某一位专业的“T型综合性人才”(,通过与其他专业人士的协作,)是否可以为相近专业领域的、更大“范围”的客户来提供服务?
9、服务经济是湿的经济。《未来是湿的》一书强调,商业模式将越来越是开放的、动态的、无边界的、虚拟组织的、进化的、和智慧的......是“湿”的。
附录: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报告《中国发展服务经济的战略及实践》
平的?湿的?虚拟的?持续改稿中......
相关阅读:《服务的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