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整合之后....
央视网日前宣布要将目前的两个网站深度整合,并在品牌,运营等方面进行新的提升。
同为中央新闻单位的新媒体,中央电台的网络版也常常被做为其他网站的新闻转载源头,只是转载来源有三个“中国广播网”、“中广网”、“央广网”。
外行人根本不知道这是一个网站,本就势单力薄的转载更应品牌的无统一出处而显得支离破碎,非常不利于央广新媒体统一的VI及品牌传播。
中央电视台的网站此前叫“央视国际”,改名为“央视网”是WEB2.0的一个深刻转型,而对于中央电台的新媒体而言,首先要从品牌认知度上着手,推进业务的纵深。中国广播网改名为“央广网”不失为转身的一个好契机。
《中国广播网改名为“央广网”》
文/栾轶玫
理由如下:
1、 改名便于记忆与传播:
大多数大网站的名称都是3个字的,如央视网、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腾讯网。3个字便于大家识读记忆。而“中国广播网”名称略长,不利于方便传播。此外,类似的一些如“中国电视网”之类的都是商业网站的名称,“中国广播网”的称谓容易让人觉得是一个商业网站。
而新名称“央广网”与“央视网”一样,央级媒体的属性在“呼号”中就明确体现,非常有利于中央台网站的“央级主流网络媒体”身份的确认。
2、 改名是中央台统一标识与品牌的需要:
目前中国之声的新闻叫“央广新闻”,中国广播网的视频叫“中广视频”,一般听众与网友很难将“央广”与“中广”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提法之间建立联系,相反,更易产生混淆与误读。
3、 改名是网站扩大宣传的需要:
在最近《吉林千人中毒事件》与《武汉黑心救护车》两起“音视互相 台网联动”的融合新闻行动中,刊发的多个独家报道都引起子其他网站的高度转载,但我们发现一个这样的现象,一些网站在转载来源中标注的是“来源:中国广播网”,而另一些则是“来源:中广网”(如人民网将本网全部独家视频转发过去,标名的出处是“中广网”http://tv.people.com.cn/GB/14645/9349737.html)
随着我们台网联动,独家报道的进一步提升,试必会引发网上转载高潮,而转载来源中“中国广播网”与“中广网”的不同提法,是很难在网友心中树起统一品牌形象的。
4、 改名“央广网”是一项配套工程:
比如将目前《新闻和报纸摘要》后面的“网络查询中国广播网”改为“听友乐听 网友乐见 尽在央广网”之类的;此外,与中国之声联合行动时,其报道组的名称也可统一为“中国之声--央广网联合报道组”;还有,推出的品牌也可以统一为《央广特别行动》(包含中国之声“央广新闻”与“央广网”的新闻两层意思,共推两家品牌。)
此外,“中国广播网”改名为“央广网”也与目前公司化后的公司名称“央广网和”相呼应,从而能更好地形成很好的品牌联想与迁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