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明房地产下一步的发展方向(5月13日)


 

由于政策调控,房地产面临价格与市场的拐点,市场纷纷传出了观望还是出手的分歧意见。虽然本人也有比较充足的理由认为,所谓针对地产的宏观调控,或者是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双簧与苦肉计,或者是治标不治本,难以解决房价上涨的根本问题,在政策的僵持期过后,依然会回复上涨的势头,只是在政策的组合拳之下,那些风头正劲的城市房价出现下滑也是正常的。

房地产行业的大小腕儿们,几乎众口一词地唱衰,房价应声而落。准备出手是看进入还是退出了,连行业内的资深人士都唱衰,可见到了投机者该从一线城市退出的时候了。

所以我们看到了:北京通州的房价在半个月之内降了4000元左右/平方米,北京市的房价降了7000元左右/平方米。

虽然开发商把目光转移到二三线城市,但显然三线城市的商业氛围要培养还有待时日。

 

从宏观来说,地产会在走向成熟的路上更成熟,关键问题是什么时候能妥善解决招拍挂的土地转让制度、经济规则、房地产市场这三者的关系。

所以,个人认为还是以三四线城市的住宅为首选,那些从沿海以及一类城市返乡的人,有巨大的住房需求以及在家乡创业的需求,那些地方应该是以住房为首选,其次是小店铺的商业以及小型加工厂。

 

新的商业概念“商业孵化园”!

有个朋友是做创业孵化器的,在北京的海淀上地那边搞得很不错,而且颇有些踌躇满志地希望加大投资力度,假如在二线城市以下做复制的就是这种商业孵化园,或许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经营模式。如果布局合理,定位清晰,包装与宣传到位,自然就会有覆盖与辐射效应了,可以设想,以有限合伙制的基金方式去运作。

说白了,就是把外边的人重新吸引回去,让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创造条件。

 

个人感觉,一线以及部分二线城市房价泡沫破裂之后,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与人民币承担被抬高的压力之下,外向型的订单骤减,甚至出现贸易逆差,同时国内的经济增长乏力,特别是中小企业,倒闭破产的比比皆是,那些原本雇佣了许多民工的外资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捉襟见肘,加之宏观调控所导致的房地产行业紧缩,势必会出现人员朝二三线城市回流的热潮。

因此这些民工回乡后的需求就是非常迫切需要被满足的。个人认为按照需求的迫切程度排序,首先要满足的是他们的居住需求,其次是务工需求,再次是他们的创业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人是被一二线城市“赶”出去的,是无奈的回归,所以不需要太好的巢;先让他们安顿下来,有家的感觉足矣!

从这种角度而言,二三线城市的安居工程对于社会安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基础上,再给他们事情做,或者让他们创造性地给自己找点事情做。那就是创造创业与就业的环境,在税收与企业注册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与倾斜政策。

商业模式一定是要有利润池的设计和利润链的生成成型才能成为模式,在我们做商业地产前,首先要了解的是,商业原理,比如“渠道”、“商业习惯”、“商业历史”、“商业概念和科学”等。以后的商业就好比“虫洞”理论一样,是一种多维复合模式。

 

至于地方政府与开发商之间,是利益共同体的“沆瀣一气”关系;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关系,一旦这种关系破裂,就会成为被分别关在刑讯室里审问的罪犯,或者是在法庭上的原告与被告,彼此互相咬,把责任往对方身上推,自己所承担的损失才会小一些。

其实不管是开发商还是政府,都是有自己的“御用文人”的,所站的角度不同,所持有观点也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都跟自己有利益瓜葛。

 

所以,下一步房地产朝哪个方向去走,还是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那些先知先觉的人,已经在别人摸索的同时占据先机了。

 

贾春宝

2010513星期四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