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能解决的问题,还是问题吗?


  钱能解决的问题,还是问题吗?

  

  广东兴宁村民陈伟华等多次上访,反映在水库移民身份确认时所遭遇的不公。上访途中,政府部门屡次截访,并陪同游山玩水。信访花费已成当地政府重要开支。一位工作人员说,“人民内部的问题用人民币解决”。(见5月11日《北方网》)

  

      上访是群众越过底层相关国家机关到上级机关反映问题并寻求解决的一种途径。虽然上访有有理上访和无理上访两种,但总的来说上访多是因问题在当地政府得不到解决或解决不合理而引起,主要是针对当地贪污腐败、黑恶势力与政府勾结,权力和资本结合所产生的不公平现象。全国各地上访事件时有发生,这种情况古来有之,但处理的态度却各有不同。今天广东省兴宁市对上访者却采取了别具一格的处理方式。

  

  在广东省兴宁市大坪镇大东村当联村一些村民,因水库移民身份确认时遭遇不公多次上访,当地政府采取了多种形式阻止上访者上访,一是请他们坐飞机返程;二是请他们住宾馆协调;三是组“陪访团”陪上访人员旅游。他们的经验是:“人民内部的问题用人民币解决”。“人民内部的问题用人民币解决”这也许是2010年最流行语。这句话不但精辟,还很有深度,这样处理上访人员的经验更可谓“精”典,同时也让我们感到:人民币真是万能!但是用人民币能解决的问题,还是问题吗?毋容置疑,那绝对不是问题。

  

  虽然说上访者有上访者的理由,信访办有信访办的难处。在健全的民主社会中,上访者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发表不同意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经,是每一个公民天经地义的权力,是“天授人权”。而当地政府为了一方平安,一处和谐,更为了一任政绩,不得不动用“人民币”的作用,这既是进步也是悲哀,更是极大的讽刺。因为有的地方为了政绩,对上访者采取堵、卡、关手段,阻止一切上访事件的发生,而广东省兴宁市对上访者采取的却是“怀柔”策略,这不得不说是我国人权的进步。但是,这样的办法虽然能安稳上访者一时的心情,但解决不了上访者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当地部门花了钱,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不是悲哀又是什么?同时,一方地方对信访的压力,竟然到了为维稳花钱买平安的地步,这无不是对我们地方信访部门解决问题,处理信访难题能力的极大讽刺。

  

  各地上访者的不断上访,地方官员穷于应对,这已经是信访部门的最大压力和负担,但用钱能解决的问题,还能是问题吗?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