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到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公布的2010亚洲大学排行榜,北大、清华等排名靠后,让很多人震惊而又认同,觉得中国大学就是不行,我不禁哑然失笑。
大学排行榜,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排行榜。拿欧美文化和中国文化比较,本来是无法比较的事情,除了科学等一些领域,很多方面是无法比较的。中国人写世界史,基本是说中国文化的事情;欧美人写世界史,基本是说欧美人的事情,中国人基本不存在。
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首先是培养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工程等人才。这些人才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夺得奥林匹克奖章,首要目的也不是为了研究黑洞奥秘,而是为了普及教育,普及知识,解决温饱问题,解决发展问题。
这个问题放在国家问题上,放在文化问题上,很容易引起意识形态方面的争论。但是要放在企业经营上,道理就显得很浅显:在中国,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是国内学校培养的人才占大多数。
互联网业的几大巨头中,马化腾、马云、丁磊、陈天桥等没有留过学,李彦宏是读完北大后去留学的,留学期间读得也不是所谓世界一流的大学,张朝阳是清华读完大学后出去的,曹国伟是复旦大学毕业后出去的。
眼光再放宽一些:柳传志、张瑞敏、任正非这些企业教父中,哪个是国外大学培养的?三大运营商的掌门哪个是国外大学培养的?中国富豪100强中,有几个是国外大学培养的?
再看宽一些:中国有几个部长是国外大学培养的?有几个国家领导人是国外大学培养的?
因此,说一个人口不到北京市大小的国家的大学比清华、北大等本土学校更优秀,那一定是视觉不同。
自从鸦片战争之后,欧美文化占据了上峰,少数中国人就处于一种自卑与倨傲的矛盾心态中。什么事情都是自己身边的人不行,什么事情都是我行、国外行,就是少数人的心态。打击群体的时候,他高兴;打击他自己的时候,他跳起来骂娘。
这种心态无可厚非,需要的只是时间。
再过二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起来了,社会福利、养老保障问题等解决好了,老百姓们能够不为住房担忧,不为养老担忧,不为生病担忧了,我们就不看那些连中国在哪儿的都不知道的、所谓调查机构的报告了:凭什么说,培养出管理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人才的大学居然没有水平?
因此,中国大学面临的问题,不是成为那些英国人、美国人认可的一流大学,而是能够不断培养出能够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社会福利问题的优秀人才。而从历史的角度,从中国过去近三十年的发展速度是世界第一的角度讲,中国大学的能力是一流的。
(文:方礼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