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国际货币评论》2010年第1期。该文全面系统阐述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诸多重大问题。全文近万字。此篇为全文第四部分)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之四)
六、2007--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美元地位
七、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各国立场和建议
六、2007--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美元地位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尤其是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之后,数之不尽的人士预测或宣告“美元衰落”或“美元崩溃”。三年过去了,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到底如何了?(1)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2009年底,美元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资产比例依然高达64%,只比危机前(2002—2003年水平)的66%略有下降;(2)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中央银行并没有抛售美元资产(美国国债),相反,它们甚至加速购买美元资产。全球外汇储备从2007年的64111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69093亿美元,净增加4982亿美元;2009年更增加到75160亿美元,净增加6067亿美元。“两房”(房利美和房贷美)被美国政府接管之后,各国大量减持了此类政府支持机构发行的证券,却大幅度增持了美国政府债券,尤其是短期国债。(3)目前全球所有债券中,以美元计价和交易的比例达45%,以欧元计价和交易的比例达32%,与危机前没有变化。(4)全球所有外汇交易总量里,以美元为对手货币的比例高达86%,欧元占38%(全部外汇交易对手货币总量是200%,因为每一项交易涉及两种货币),与危机前没有变化。(5)全球有68个国家将货币与美元挂钩或固定,27个国家将货币与欧元挂钩,与危机前大体相当。
以上事实说明,“美元衰落”远非现实,“美元崩溃”言过其实。如何解释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呢?我们首先需要回答一个基本问题:一个货币要想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需要具备哪些必要条件?
图二简要总结了国际储备货币的七大必要条件和潜在的美元竞争对手。
图二: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必要条件和潜在的美元竞争对手
| 目前占比 | 自由兑换 | ||||||
美元 | 64% | 10 | 24% | 10 | 10 | 10 | 自由兑换 | 8 |
欧元 | 28% | 9 | 22% | 8 | 8 | 9 | 自由兑换 | 10 |
人民币 | nil | 10 | 7.40% | 4 | 4 | 4 | 非自由兑换 | 8 |
日元 | 不到3% | 10 | 8% | 5 | 5 | 5 | 自由兑换 | 7 |
英镑 | 不到3% | 8 |
| 5 | 5 | 5 | 自由兑换 | 7 |
瑞士法郎 | 不到1% | 10 |
| 5 | 5 | 5 | 自由兑换 | 9 |
SDR | nil | nil |
| nil | nil | nil | 非自由兑换 | Nil |
依照国际储备货币的七个必要条件,目前只有美元完全符合国际储备货币之要求,欧元次之。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美元依然“毫发无损”,原因是没有足够强大的竞争对手可以取代美元。
与美元相比,欧元有三大软肋:(1)没有统一的国债市场。欧元国债规模尽管已经相当庞大,却是各国政府自我发行之债券,风险、回报、流动性互不相同,差距巨大。譬如德国国债公认为全球信用等级最高、最安全之债券,然而南欧诸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国债之信用历史却乏善可陈。最近希腊债务危机引发全球对欧元前景的普遍担忧,欧元崩溃之声甚嚣尘上,至今余音未了。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出现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亦不能完全排除,未来各国再次爆发债务危机几乎可以肯定。欧元区国债市场不统一,极大地限制了各国增持欧元资产,亦是欧元区进一步整合和扩张必须要解决的首要课题。
(2)欧元区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从而无法有效实施危机救援。索罗斯一语中的:“欧元区有中央银行,没有财政部”。希腊债务危机援救措施久拖不决,重挫市场信心,原因在此。欧元区各国(尤以法国为甚)又不太情愿让外人(譬如IMF)介入,看来成立欧洲货币基金势在必行。
(3)欧元区资本市场之竞争力难与纽约和伦敦抗衡。此中原因很多,难以一一细说。金融发展模式和金融监管哲学是最重要原因。金融海啸以来,欧美围绕金融监管意见分歧愈来愈大,反映的其实是两大洲金融发展模式和金融监管哲学的根本差异。看来华尔街模式似乎更具竞争力。如何发展出新的金融发展模式?无论对欧洲还是对他国,皆是任重道远。
日元原本似乎最有希望挑战美元。1970年代,日本即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政府也确实为推进日元国际化做了大量工作。为什么日元国际地位与经济地位极不相称?此是一个没有满意答案的问题。加州伯克利大学著名学者依成格林的解释是[1][7]:日本政府其实不愿意推进日元国际化。日本政府希望维持低估的或具有竞争力的日元汇率,希望将资金输入到政府支持的国内企业。日元国际化与两大政策自相矛盾。1990年代日本醒悟过来,渴望日元成为重要国际储备货币,悔之已晚,过去政策已然葬送日元国际化。后来日元长期的低利率政策,让日元资产毫无吸引力,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持有零利率日元资产作为储备。如今日本人口逐渐老化,经济丧失活力,再谈日元挑战美元,无异于痴人说梦了。日元国际化失败之经验和教训,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之重要课题。
英镑和瑞士法郎都是重要国际货币,都具备成为重要国际储备货币的一些条件。瑞士美丽非凡,金融驰名全球,不过国家太小,瑞士法郎纵有千般魔法,也难以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曾几何时,英镑独霸世界,叱咤风云,雄极一时。无奈江河日下,大英帝国之辉煌早就去如黄鹤。英镑资产再也没有昔日的吸引力。伦敦依然是、未来还将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然而伦敦许多金融交易皆以美元和欧元为计价货币[2][8]。欧洲人认为英镑最佳前途是加入欧元,共享欧元荣耀和利益。美国人知道英镑加入欧元将给欧元国际地位以最大提升。英国人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加入欧元,一派主张独立自主(是否有美国的压力和要求,需要证据说话),目前是独立派张上风(著名的铁娘子首相撒切尔就是独立派)。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元拉下英镑第一把交椅之后,英镑恐怕永无翻身之日了。
SDR(特别提款权)可否挑战美元?许多人寄予厚望。2009年3月,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文章,建议用SDR取代美元,做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一时间风雷激荡,世界为之哗然。莫斯科宣布将抛售100亿美元美国国债,转买IMF发行的SDR债券。诺奖得主斯蒂格利兹牵头的联合国国际货币改革小组亦呼吁SDR在未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里扮演更重要角色。
SDR果然“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乎”?假若我们承认前述七个条件确实是国际储备货币必须具备的必要条件,事情就一目了然:SDR难当大任。基本困难有六:(1)如何改造IMF,使之成为真正的世界中央银行(类似欧洲中央银行),能够根据全球经济状况独立发行SDR?发行SDR的铸币税又依据何种标准在各国之间进行分配?美国连IMF否决权都不想放弃,又如何肯改造IMF和SDR以取代美联储和美元?假若要撇开IMF另起炉灶建立世界中央银行,美国要不参加如何可以成功?美国又有什么理由愿意参加呢?(2)谁来牵头发行SDR债券?谁来做SDR债券的做市商,以便发展出一个具有高度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SDR债券资产市场?没有这样一个市场,哪个中央银行愿意持有SDR资产做为储备?(3)目前SDR仅仅可以做为政府间极少量交易清算的货币单位(记账单位),如何将SDR转化为全球大宗商品、股市、外汇市场交易的计价货币(譬如各国汇率的对手货币)和清算货币?假若SDR不具备全球大宗商品、股市和外汇市场的重要计价货币和清算货币,各国中央银行有何动机大量持有SDR储备?须知各国中央银行持有外汇储备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汇率稳定。
结论很简单。所有潜在的竞争对手里面,SDR是最没有竞争力的。为什么那么多人对SDR情有独钟?主要理由大概就是表示对美元的不满。
最后是人民币。从未来经济规模及其对周边国家经济的辐射影响力等许多方面看,人民币最有可能与美元、欧元“三足鼎立”。然而,依照前述七个必要条件,人民币挑战美元或者形成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之势,还有漫漫长路需要跨越。“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何跨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坚实步伐?第九节详解。
七、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各国立场和建议
如何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人们的观点和建议从来就是五花八门。金融海啸三年来,重建和改革的呼声此落彼起,热闹非凡。要一一评述,绝无可能。
本文第一节从三个维度定义国际货币体系:储备货币;汇率制度或调节机制;危机救助机制或国际最后贷款人。且让我依照三维度之定义来简要概述当代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三派主要立场:美国立场、欧洲立场和发展中国家立场(图三)
图三 重建和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三大主要立场
| 国际储备货币 | 汇率制度或调节机制 | 国际最后贷款人 |
美国立场 | 当然美元最好 | 主张浮动汇率 | IMF |
欧洲立场 | 继续扩张欧元 | EMF(欧洲货币基金) | |
发展中国家立场 | 多元化储备货币或SDR | 主张固定汇率或汇率稳定 | 储备资产库或储备合作 |
三大立场衍生出一些非常有趣的建议或新发展。(1)改造IMF,使之能够较多地反映新兴市场国家利益,至少要有类似的象征性意义。G20伦敦伦敦峰会和匹兹堡峰会达成妥协:各国为IMF借钱注资,美国同意(还需要和欧洲商量)让出5%的IMF股份给新兴市场国家(具体给谁、给多少,还不知道)。同意新兴市场国家在IMF决策中发挥更大作用(其实只有象征性意义),譬如最近IMF任命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为基金总裁特别顾问,目的自然是希望为中国人出任基金副总裁铺平道路。
(2)美、欧皆有人建议创设类似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世界金融组织(WFO),或者将目前的全球金融稳定论坛(Financial Stability Forum)提升为全球性金融组织。譬如加州伯克利大学的依成格林教授就有正式建议提交给美国总统。欧洲亦有人积极鼓吹类似的世界金融组织。
(3)法国建议重新创设或回归布雷顿森林体系。譬如“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创始人和主席马克.乌赞先生告诉我:受法国政府委托,他正在筹备今年12月召开巴黎全球金融会议,为2011年法国G20峰会做准备。乌赞的建议就是重建或回归布雷顿森林体系。
(4)金融危机推动欧元区的加速扩张,欧元区建立欧洲货币基金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欧元区扩张的方向主要是东欧和南欧。譬如斯堪的纳维亚诸国和东欧各国皆公开表示了加入欧元区的强烈意愿。地中海周边各国亦准备(或已经)将货币与欧元挂钩,甚至将来加入欧元区。俄罗斯外汇储备中欧元的比例从2008年的42%上升到2009年的47%。随着欧元区周边国家将汇率与欧元挂钩或固定,他们的储备资产必将进一步向欧元倾斜。
(5)最重要的趋势或许是新兴市场国家皆积极推动区域货币合作,全球货币体系“巴尔干化”或“战国化”潮流似乎有难以阻挡之势。3月1-4日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和德国联邦银行联合召开全球金融监管趋势大会。出席会议的阿联酋中央银行行长公开宣布海湾六国将积极推动区域货币整合,甚至可能步欧元后尘,建立单一货币。马来西亚中央银行行长主张进一步推动东盟各国和东亚三国(中、日、韩)之间的货币合作,尤其建立区域储备资产库或储备相互支持机制,以便维持区域汇率稳定[3][10]。俄罗斯也有推进区域货币合作之设想。依照总统梅德韦杰夫的倡议,俄罗斯已经召开两次圣彼得堡论坛,旨在试探国际社会对其区域货币合作的反馈。
------------------------------------------------------------------------------------
[1] 政权稳定主要是指一个货币区需要有一个稳定强大的中央政府,可以有效实施统一的财政政策。包括国家债务偿付能力,国家信用级别,主权债务赖债与否之历史,以10为最高分。
[2] 衡量经济强大之主要指标是GDP占全球总量之比。当然,经济强大还包括资源拥有量和全球资源控制力,教育和科技实力,企业创新实力,等等。经济强大应该是一个综合性指标。
[3] 债券市场主要看其信用等级、流动性和国际化程度,以10为最高分。
[4] 股票市场主要看国际化程度、监管水平和流动性,以10为最高分。
[5] 外汇市场主要看是否以该货币为主要交易对手货币和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货币,以10为最高分。
[6] 通货稳定主要看该国管理货币之能力和历史上的通货膨胀水平,以10为最高分。
[7] Barry Eichengreen, “ The Dollar Dilemma”, 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October 2009,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