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并购掀起新一轮热潮


      在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中明确表示:“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就在《意见》出台不久,啤酒、医药等相关产业出现了一些令人瞩目的并购案。据中投顾问研究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外资并购案达到9起,涉及金额4亿美元。

  各种迹象表明,当前出现了新一轮的外资并购及投资热。

  外资巨头积极参与并购

  近日,重啤集团宣布,将以公开征集的方式转让其持有的重庆啤酒12.25%国有股。消息一出,引来众多啤酒巨头的争夺。4月29日,重庆啤酒发布公告称,截止到4月28日,共有百威英博、华润雪花、嘉士伯等3家公司向重啤集团递交了受让申请、受让方案及其他相关资料。

  公开资料显示,重庆啤酒的控股股东为重啤集团,其持股比例为32.25%,嘉士伯持股17.46%为第二大股东。业内人士表示,重庆啤酒之所以引来3家行业巨头的争夺,一方面是因为重庆啤酒自身的业绩不错,在重庆地区的市场占有率比较高,另一方面则说明行业内龙头企业对于西南市场的重视。

  4月中旬,国际啤酒巨头百威英博落户四川资阳,投资6.5亿元打造其在西南地区第一个啤酒生产基地。百威英博西南啤酒生产基地占地面积136000平方米,一期产能可达30万吨,新厂将于2011年6月竣工投产,主要生产百威啤酒和哈尔滨啤酒。

  就在国际巨头在西南啤酒业积极参与并购投资的同时,丹麦最大的工业公司丹佛斯并购了中国浙江海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并购后新公司更名为浙江海利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事件颇受人们关注。

  海利公司创建于2001年,位于浙江省海盐经济开发区,拥有200名员工,从事开发、生产和销售各种变频器。海利普已经获得ISO9002质量认证,是中国变频器市场最大的生产厂商之一,在中国各地拥有成熟的销售网络。业内人士称,此举将全力提升中国变频器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新成立的海利普公司不仅拥有丹佛斯变频器的先进技术,而且获得了ISO9002质量认证,将是中国变频器市场最大的生产厂商之一。

  在医药领域,4月26日,美国药物研发公司查尔斯河 (CRL)宣布将以每股21.25美元、总价16亿美元收购中国制药外包服务公司无锡药明康德(WX.NYSE)。这也是近期公开披露的外资对中国公司最大一单收购交易案,也是中国制药史上最大并购案。上一次最大并购案是2006年底拜耳医药对东盛盖天力旗下 “白加黑”等品牌的收购。

  无锡药明康德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规模最大、全球发展最快的药物化学服务公司之一。近年来,由于制药业的研发成本持续高企,研发外包成为国际大药商们降低成本的首要举措。

  查尔斯河于2007年进军中国,在上海成立了子公司上海查士睿华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但目前中国业务对其的利润贡献几乎为零。非常明显,查尔斯河欲通过此次并购借助药明康德的资源迅速打开中国市场。

  除了上述两起引人注目的并购案外,今年3月份有中国 “中国白酒第一坊”之称的水井坊 “下嫁”帝亚吉欧也引起了业界的震动。今年3月2日,水井坊发布公告称,帝亚吉欧通过 DiageoHighlandsHoldingB.V.(DHHBV),与全兴集团中方股东成都盈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DHHBV受让盈盛投资所持全兴集团4%的股权,如股权转让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得以完成,DHHBV最终将持有全兴集团53%股权,间接控制全兴集团持有的水井坊39.71%股权,从而触发了要约收购义务。声名显赫的水井坊下嫁,主要动因在于业绩不断下滑、资金匮乏。

  利用外资更开放、更重质

  金融危机期间,全球跨国投资2008年、2009年两年连续大幅度下降,中国的利用外资也受到一定的影响,2009年实际吸收外商投资约900亿美元,比2008年稍有下降。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也使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非常紧迫,这就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的观点揭示了国务院出台《意见》的原因,这次在利用外资过程中是同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紧密联系在一起。此次出台的《意见》有几个显著特点,对外商投资审批权限下放幅度改革开放以来最大;鼓励外商在中西部地区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中西部地区在土地、能源、劳动力的成本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具备了更多承接外商投资,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外商投资的条件。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这也为吸引外资向中西部转移提供了条件。

  关于外资的审批权限,仅商务部就先后下发了6个文件,取消和下放了26大类的审批事项,绝大部分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变更事项已经交给地方商务部门来办理,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2009年,全国一共新设立了2.34万家外商投资企业,需要报商务部进行核准的只有56家,只占0.2%。

  外资利用和现在正在实施的10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等相结合,鼓励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使用;鼓励外商投资中国正在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产业等领域;要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支持技术创新;要更加重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等等。

  专家表示,此次《意见》的核心思想是充分利用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发展方式。这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是吻合的,也是当前中国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很明显,今后在外资利用问题上更加开放,也更注重质量和水平。同时,这也为外资在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领域方面提供更多商机。

  加强并购安全审查

  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新变化,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也加快了调整。从目前看,引导并鼓励外资在转变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一条主线,也是未来外资在中国发展的主要方向。

  目前,政策引导并鼓励外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高新技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加大开放力度,为外资提供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加紧安全审查,防止出现行业垄断。

  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在鼓励外资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的同时,“加快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

  当前外资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就业、繁荣经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在一些领域外资并购导致了一些负面影响,不利于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比如,外资对中国大豆粮油产品方面的并购,导致了中国大豆生产企业集体沦陷,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垄断,已经引起了业内的高度警惕。

  因此,对于外资并购加强审查,防止行业垄断出现也是非常必要的。就是那些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对于外资并购问题上也是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外资并购安全审查行动不会影响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而是为了保证对外开放的正确方向,更好地引导外资进入中国。

  专家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符合国际管理的外资并购管理机制是合情合理的。据有消息透露,中国正在建立一套新的外资并购本地公司的安全审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