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人有句俗话,“豆腐盘成肉价钱”,其意思,是讥笑某人做无用功,得不偿失,硬生生要将不值几文的豆腐,劳民伤财地“增值”为肉价,但自己最后吃到嘴里的,还是一坨豆腐。
时过境迁,这样的“增值”眼下屡见不鲜。有人认为能把豆腐卖到肉价,乃是一种创新,值得表扬呢。
这不,一盒普普通通的芦笋片,就将湖南省湘雅二院推上了风口浪尖。CCTV,不,中国中央电视台近日就报道,一盒芦笋片出厂价仅仅15.5元,经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等环节,最后卖到患者手中时,价格涨到了213元,利润高达1300%。
马克思说过,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现在,利润是1300%———我实在想不出,在这样高利润的号召之下,还有什么魔鬼不从魔瓶里跑出来?
意料之中,湘雅二院遭到了网友们的口诛笔伐,遭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家媒体的狂轰滥炸,“惨不忍睹”。可医院方面也抱屈啊,湘雅二医院医务部主任、新闻发言人陈晋东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了医院药品采购的程序:医院需要某种药品,自己不能到药品生产企业自行采购。如果自行采购,将会受到严格处罚。他们必须通过湖南振湘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进行招标采购,药品采购回来后,他们只能在原价的基础上上浮15%。事实上,湘雅二医院通过振湘公司,按照政府指导价采购到的芦笋片已经高达185.22元/盒。十几倍啊,同志们!
如果此话属实,显然在药品采购的这块“蛋糕”里面,医院真的只分到了一小块,其余相当一部分,都被神秘的振湘公司吃了,至少,与该公司密切相关。那么,振湘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呢?在长沙市许多大型医院眼里看来,振湘公司就是一家代表政府部门的“红顶”公司———看到这里,公众基本上可以猜出谜底了:原来,中国许多地方药价虚高的秘密,不是医生很贪婪,不是医药代表很无耻,甚至也不是医药公司太没人性……这谜底,比大家此前设想的都要更简单———无非是政府部门参与了这场做大“蛋糕”的游戏!
根据笔者多年观察的心得,凡是有政府部门或者国有垄断资本参与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往往价格都高得离谱,利润都高得惊人。比如,政府直接操盘土地买卖、间接涉足房地产业,房价就蹭蹭蹭地往上涨。国资垄断企业开发、倒腾石油,油价就蹭蹭蹭地往上飚。政府指导教育市场化,学费就蹭蹭蹭地往上涨。某些政府部门暗中参与医药市场化,药费就蹭蹭蹭地往上涨……倒是政府“放手不管”的几个行业,像手机、家电、服装这些行业,消费者能够买到真正价廉物美的产品。
在芦笋片事件发生之后,有评论者又祭出“增强透明”和“加大监管”两面旗帜。这都对,但仅此是不够的。最根本一点,作为市场经济的守夜人,政府部门直接干预微观市场的行为和机会要越少越好。说白了,“政府指导价”之类的事情,就不要让指导者自己来操纵了。如果这个“政府指导价”比成本价还低,结果就是药厂破产;如果它远远高于市场价,结果就是医院破产。
但,医院是不会破产的,破产的只可能是患者的钱袋子。
当然,你要问了,如果政府部门能把“政府指导价”至始至终定在一个合适的位置,让厂家、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患者都皆大欢喜呢?我只能说,如果真有这等神通广大的政府“指导员”存在,还要“市场”这玩意儿干什么呢?大家都可以高枕无忧,洗洗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