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谈房产税,有利于遏制高房价!


 

这几天,一场忽悠人的“房地产税”的闹剧,终于暂时收场,终于形成了三年之内免谈房产税的官方定论。本人认为,在目前兵荒马乱的楼市下,免谈房产税,可能更有利于遏制高房价。

 

房产税混淆视听

 

一时间,房产税被视为政府遏制房价的“重磅砝码”,也造成楼市更多的神经衰弱。然而,看似重磅砝码的房产税,却原来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支吓唬人的“玩具手枪”。

 

这只玩具手枪,近期还真的吓唬了不少人。枪口对准地方政府时,似乎“土地财政”明天就要终止了,地王从此也不见踪影了;枪口对准开发商时,好像开发商盖起来的楼房,纷纷要从“抢手货”变成少人问经的“烂尾楼”了;枪口对准炒家时,“断供”的危机几乎就在眼前了。整个天空有一些惶惶不可终日的味道了。

 

原来,房产税或许只是说起来痛快的天真想法。无情的现实是:地方政府既不具备征收手段,也不具备征收条件。因为房产税不像“车船税”那样由保险公司代缴,也不像“个人所得税”那样由公司代缴,更不像“营业税”和“契税”那样在交易环节征收。一句话,没那么简单!房产税是对居民的已有住房抽税,其房屋的复杂性,人员的复杂性、地域的复杂性、征缴的复杂性、管理部门的复杂性,是无法采取制约和惩罚措施的。一个税种的复杂性,使得房产税带有更多的“拍拍脑袋”的随意性。

 

事实明摆着,物业税抑制房价只是一厢情愿,看起来是为了抑制高房价,实质上只能是增加群众负担。这也许就是一帮别有用心的人,借房产税来混淆视听,借机扛住房价。与目前“增加供给抑制需求”的调控指令消极抵抗。

 

不让房产税推高房价

 

岂止是消极抵抗,简直是背道而驰。推出房产税有可能成为高房价的催化剂。因为房产税的结果反而有可能把缴纳税收的全部转嫁给新买家。不但不能抑制房价,相反还会导致房价更高,起到火上浇油的反作用。

 

韩国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韩国当年为了平抑房价,也曾对二套房征收重税,从9-30%,推高到50-60%。但是遏制房价的效果怎样呢?适得其反:供应量锐减,成本却大增。结果高房价又转移到了购房者的身上。

 

所以,开征房产税,有可能使纳税人拿出的只是钱,而并不是房子,房价还会是那么高,纳税人的钱反而加在新房源的成本上从而推高房价;政府有钱了,可以更加推高地价从而推高房价。

 

如果房产税不是为了遏制房价而仅仅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那么,这种税制改革的代价也太大了点。

 

政策走向欣然明晰

 

这两天,大家可能已从温家宝考察天津时的表态中嗅出了味道:房地产调控有可能陷入两难境地,而“高房价”和“经济下滑”是决策层2个都不愿看到的结果,所以要防止“政策频繁”带来的“负面效应”。由此本人认为,未来的阶段,将会是对已经出台的房地产政策进行相对长时间的“监控期”。而中央遏制房价的钻致也不会改变。

 

新政一月后,很多人已对“国十条”的方向充满信心,相信也一定能给未来带来遏制高房价的效果。未来的地产市场情形,基本上会按照“成交量下降---政府低价出手土地---开发商降价开盘---炒家降价出货---楼价下跌”的轨道前行。其中,政府、开发商、买家的心态正在发生悄悄转变。

 

政府,可能更多的放开土地供应。虽然,政府的土地垄断、土地财政和行业腐败短时间不可避免,但是也将更利于控制地价回调。

 

开发商,快速放盘,回流资金,控制现金流量。央行春节以来的一系列举措表明,控制房产市场的“资金流量”已经越来越让人喘不过气来。

 

买家,常规税收可能恢复常态。本人认为,如果未来遏制房价非要借助税收杠杆的话,可能仍会采用更便捷更成熟的“营业税”和“契税”。我们知道,近年来政府通过税收遏制楼价,都是通过二手房交易环节调节营业税和契税,而采取的征缴税率又带有“不定性”和“差别性”。其不定性是指税率或高或低;其差别性是指豪宅、普通房、小房的税率不一。而这种“税无定法”的做法,最终反而造成了“房价高涨”和“投机炒房”。其中08年底的契税优惠政策,就曾对楼价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想,既然08年底调低交易税率能使房价上涨,那么调高交易税率就有可能遏制房价上涨。

 

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楼市调整的复杂性!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