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龄童感冒做43项检查花费千元引热议


    湖北荆门一个两岁的儿童因为感冒到医院检查。医院为小孩做了43项检查,检查费花去1000多元。检查项目包括“梅毒”检测。针对家长的质疑,院方对此回应称,不存在与病情无关的检查。一时间热议如潮,各种观点都有。这个问题也给一直以来紧张的医患关系增添了新的由头。
  那么,究竟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或者说为何这样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会引发质疑?要解开这个问题,恐怕还不能孤立看待问题。还要从建立医疗规范、理顺医患之间的关系说起。一段时间以来,因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医疗资源的阶段性、地域性的短缺,导致了少数医护人员变着花样揽钱推责,引起了公众的不满,诱发了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随着公民维权意识的增强,医院在管理上的漏洞也不断暴露出来,加上个别医护人员责任性不够,出了不该出现的医疗事故。相应地对医院以及医护人员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由于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医院的服务和管理跟不上医疗形式的需要,客观上给医院增加了压力。这就是当前医疗领域的现状。
  再回到本文的话题上来,从家长的角度和医院的角度来看,都有道理。一方面,家长认为,看感冒用得着花费1000多元钱、做43项检查么?这个很好理解,家长更多的是从非医疗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他只看结果——化较少的费用把病治好。但是,他并不理解其中的过程和程序。另一方面,从医院的角度看,他是既要把病治好,又要少担或不担责任。按照医院的解释,是因为要输血,这个做检查好像就是应该的。否则,事前不检查清楚,一旦今后出现问题,按照举证倒置的原则,医院得拿出不是他们的责任证据,所以,医院得记录在案才行。从这个角度看,医院做的并没有错。现在的问题在于,医院这么做算不算“过度医疗”?医院应不应该公开医疗的主要流程?医院是不是过度医疗谁来界定?有谁来负责?
  湖北的这个例子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下,具有标志性意义,它的出现标志着规范医疗行为、公开医疗流程显得什么重要,具有紧迫性。医患关系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病患及其家属对于医疗过程的不了解所产生的,因而,做好这项工作,不仅对于医疗事业发展有益,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患间的紧张关系。